第18部分(第3/4 頁)
迴歸平靜自然的暖洋洋,笑得讓人忘憂去惱,全身鬆弛愜意,心神無比安寧。如果說玄苦是讓人飄起來,飄飄欲仙的話,那麼玄心就是讓人飛起來又落下,落地後踩著堅實的大地,心內湧起的那股子塌實感。
正在走神之際,就聽玄心向對面的椅子一指,做了個請坐的姿態,輕輕的笑道:“侯爺,請坐,水正在燒開之中,請侯爺稍侯片刻,待水開之時,請侯爺品一品我親手栽種精製的鐵觀音。”楊太曦見他隻字不提要出什麼難關來考究自己,也樂得一屁股坐下,先品品這位有茶仙盛譽的佛門奇才的茶藝再說。這時他才留意到,茶案上擺的竟是一套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楊太曦和陶掌櫃平時聊起龍泉哥窯青瓷時,常聽他評道:哥窯青瓷茶具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今日一見,深感此言不虛。連楊太曦這種不喜把玩器具的人,一見這青青可愛的釉色,也不禁心中油然生出喜愛之情。
這時,就聽玄心輕輕的笑道:“侯爺果是雅士,一見當年周王爺送我的這套宋代青瓷茶具就目不轉睛,眼中流露出喜愛之情,呵呵,青瓷茶具色澤青翠,用來沖泡鐵觀音這等綠茶,最好不過,不僅有益湯色之美,也能欣賞到沖泡之時,茶葉上下飄浮的種種妙處與妙意,讓人心神愉悅。我朝茶道素有‘十三宜’之則,其中就有:佳客一宜。早在我國宋代也有茶道‘三點’之說,其中也有佳客待茶一說,今日侯爺駕臨鄙舍,正好當得此用,呵呵”
楊太曦聞言忙謙虛了一下道:“本侯不過一莽夫,哪能當得佳客一譽,莽客還差不多,大師謬讚了,伯雄今日前來,只願不成為對牛彈琴中的那頭大笨牛,我就心滿意足了,哈哈”玄心聞言微微一笑道:“早聞侯爺平素放蕩不羈,不拘禮節,詼諧幽默,今日一見,果是如此,侯爺果是性情之人哉,呵呵”頓了頓他又道:“現在離水開還有段時間,侯爺,我先和你來聊聊茶道的起源吧。”楊太曦忙道:“願聞其詳!”
玄心見楊太曦沒有反對,便雙手合什,娓娓道來:“茶道由來以久,早在中唐時就在王公貴族中流行,《封氏聞見記》中記載‘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唐朝一位雅士劉貞亮也在《飲茶十德》中提到:‘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見茶道深受世人所喜愛,被當成一種修身養性,愉悅身心之道。宋徽宗趙佶更是有言讚道:‘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對茶道讚譽之詞,不可不謂之高矣。”
楊太曦聽了不由笑道:“不曾想,我們現在喝的茶原來還有這麼悠久的歷史,早在唐時就開始了,可是,它又是怎麼被你們佛教之人拿來做成茶禪的呢?聽說大師更是在茶禪中注入佛門無上法力,用來掌控體內的瘋血,著實讓人覺得匪夷莫思。難道以茶為禪真能達到造化之功嗎?”
玄心聽了,微微一笑,道:“侯爺,稍安勿躁,且聽我慢慢道來。”說完,將已經燒開的水壺不經意的拎在手中,神情淡定,無比優雅的將水傾倒在盛有鐵觀音的青瓷茶杯中,動作雖然輕巧安靜,但不知怎麼回事,從玄心一提水壺開始,楊太曦就被他身上那股優雅的氣勢吸引住,將注意力不由自主的放到了他泡茶上,只見無比清亮的壺水化做一道銀練從壺嘴中灑到茶杯中,受水沖泡的綠色茶葉根根豎立,隨著水波在青瓷杯內上下沉浮,那種律動別有情致,楊太曦望著望著不由進入忘我之境,一時間腦中一片空靈,但覺無比輕鬆。
及至,水波慢慢平穩,茶葉也慢慢的在杯中穩定的浮著,楊太曦這才回過神來道:“咦,大師沏茶,彷彿有魔力一般,我腦中是一片空靈,在那一剎那,堵然有種萬事俱空之感,我這是第二次遇到這種情形了,哈哈,這茶的確有一番不足言辭的情致啊,哈哈!”聞言玄心笑道:“侯爺果是身具慧根之人,好一句‘不足言辭’,一語道盡我佛門茶道之玄妙啊,呵呵”
頓了頓,玄心又道:“侯爺可知我身後這個‘無’字的寓意嗎?”楊太曦在後世已經聽過太多的類似的佛門說法故事,這些都是我中華千年來形成的文化,已經溶入了土生土長的每個中國人血液中,代代傳承下來。現聽玄心問及,知是要和他說法了。心中略一思量,便從千餘年的禪門歷史故事中順手拈來,有了主意。
楊太曦笑道:“大師此話令我想到你們禪宗的一段舊事。”玄心用眼輕輕掃了楊太曦一下,淡淡一笑道:“侯爺能馬上想到此樁舊事,足見與我佛有緣,侯爺若肯歸依我佛,必成一代高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