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衛的生存空間。
二,注意西邊的蒙古,可以開市換馬,但要注意軍備,要有軟硬兩手。對其要有警惕之心”。
交待完走後工作安排後,帶著陶大勇給的奇珍異寶,楊太曦和從親衛團選出的50名高手,直奔寧遠而去,準備先拜訪一下千古名將袁崇煥。
第九章 山海關之路
楊太曦路途停靠的第一個地方是大淩河城,當他到達大淩河城時,他所有留守大淩河的八千傷兵在負傷的一縱二旅旅長古一力的帶領下在城外五里地排著整齊的方陣迎接他們的督軍大人,
這支部隊經過他一年的帶領下已經具備了一種霸氣,楊太曦遠遠的望去,整個方陣整齊安靜,各兵種按各自的野戰序列排列著,紋絲不亂,就像野外矗立的一群雕像,
整個城外靜得只能聽見風聲,鳥鳴蟲吟似乎也在這股殺氣中消失了,不見了。
楊太曦看著自己這些殘肢斷臂,但精神抖擻的官兵,特別看著蒙著一隻眼罩的古一力站著最前面迎接他,不由眼框有點溼潤了,他幾乎動搖了,他有點質疑自己當初不撤回城中的決定了。
不知不覺中來到方陣面前,古一力突然大吼一聲:“敬禮!”,整個方陣整整齊齊的向他敬了一個軍禮,楊太曦壓住心頭的複雜情緒,回了一個軍禮,
下了馬,一把握住古一力的手到:“子敬,辛苦了!”,同時,也朝著古一力身後的傷兵大聲到:
“弟兄們,辛苦了,你們是我們大明的驕傲,是你們擊潰了敵人野戰的神話,看,地上至今還浸透著敵人的血跡,土中還埋葬著敵人過萬的屍體。這一切都是你們創造的,是你們用你們失去的手,失去的腳,失去的眼,失去的戰友創造出來的,你們後悔嗎?”
“不後悔”八千人齊齊吼到,
楊太曦不知道現在他的楊家軍已經在後金和明朝的軍民中透過與後金的戰鬥樹立了不可磨滅的勇猛印象,
民間已經悄悄流傳著:“跟著楊伯雄,天天打勝戰”“撼山易,撼楊家軍難”的話語。這些流言讓每個楊家軍的官兵都以是一個楊家兵為榮,那種榮譽感讓他們有一種不能掩飾住的自豪。
等楊太曦隨部隊進入城中,卻從古一力那裡瞭解到了一個令他沮喪的資訊。因為高第的壓力,滿桂已經帶著一萬援兵撤回前屯,大淩河實際上只有他的這八千傷兵駐守了,且滿桂走時帶走了大量軍糧和修城材料,
而且,錦洲的趙率教也被迫焚燬錦州城撤回中前衛城。從錦州至寧遠松山,杏山等十數城都被焚燬撤兵。這些訊息讓楊太曦焦急不已,本來自己創造了一個大好局面,這下全被動了,自己的兵馬完全是孤懸關外了,
所幸的自己在廣寧搶足了糧餉,要不廣寧,右屯就危險了。這一切讓他在大淩河只呆了半日就馬上啟程趕往寧遠,他知道他現在的官職只會是人微言輕,而最好的出頭鳥就只有袁大膽袁崇煥了,自己只有和他一起抱成團,才有可能改變高第的決定。
心急如焚的楊太曦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到寧遠城中的袁崇煥府上,袁崇煥一聽是楊太曦來訪,忙到大廳來迎他,
他現在也是心急火撩的,朝中無人,頂頭上司高第又一天幾次催促他撤回關內,現在聽到和他一樣抗命不從的楊太曦來訪,也起了拉同盟軍的意圖,
況且楊太曦奉旨進京面聖,有望上達視聽。一見面,兩個聞名已久的人,一邊寒暄一番,一邊悄悄打量著對方。
袁崇煥的形象和楊太曦在後世畫中看到的樣子基本吻合,黑黑瘦瘦,但為人風骨甚佳,眉目中有著一股讀書人才獨有的書卷之氣,三縷長鬚飄飄,兩眼甚亮,給人一種精力充沛的感覺。
袁崇煥打量了楊太曦一番後,突然臉一板到:“楊大人,你可知罪?”楊太曦聞聲差一點嚇得從椅子上跌下來,不知道有什麼要命的把柄被袁崇煥抓到了,忙到:
“下官對朝廷一片丹心,日月可鑑,實在不知何罪。”
“哦,你未經朝廷許可,就擅自讓士兵屯田,拿著朝廷的剿奴之餉,卻不去打仗,而是作田,有浪餉怠戰之嫌,此罪一也;
未經朝廷許可,擅自開市換馬,有資敵瞞上之嫌,此罪二也;
違抗經略高大人的命令,拒不撤回山海關,此罪三也;”
聽袁崇煥說完;楊太曦知道是袁崇煥故意試他,忙分辯到:
“大人明鑑,屯田之兵,卑職都是半餉酬之,全餉之兵天天苦訓,且與後金作戰,屯田之兵一樣要上戰場,所以並無浪餉怠戰之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