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問這件事,他似乎看到了某種曙光,可那也僅僅只是某種僥倖的想法,他並不完全相信舒彥有足夠的能量,將哥哥弄出來。隨後,他知道這件事與一個叫周小萸的女人有關,並且僅僅涉及五十萬元,他便認定,這是一起栽贓案,只要撬開周小萸的嘴,一切便能大白於天下。從那時開始,他進行了一番策劃,並且開始實施這一策劃。舒彥拿到省檢的檔案之後,他甚至覺得,用不了幾天,哥哥便能出來。
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想發展,整個案件,明明是周小萸在栽贓陷害,舒彥卻不同意將事情擺到桌面上來。龍曉鵬顯然參與了陰謀,還違反原則,在沒有定性的情況下將黎兆平雙規,大搞刑訊逼供。以黎兆林的性格,他要將相關的證據,直接送到中紀委甚至進到全國人大去。可舒彥不同意那樣幹。
他不明白,舒彥到底怕什麼。人都已經關進去了,如果不快點想辦法弄出來,變數隨時都會發生,此事還有什麼好顧忌的?
對於黎兆林的疑問,舒彥僅僅只是一句:這件事涉及到官場很多東西,而官場太複雜,一時也對你說不清。你相信我,我會處理好的。
舒彥這話,其實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並不是對別人說不清,而是對黎兆林說不清。和他的哥哥黎兆平相比,黎兆平無論哪個方面,都差太遠了。而這件案子,又實在太敏感。比如說,黎兆林認為,那些錄影資料已經證明,周小萸根本沒有匯五十萬,匯款的另有其人。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是陰謀?舒彥怎麼對他解釋?第一,僅憑那段錄影,可以懷疑周小萸並不是匯款人,卻不能證明是栽贓。第二,就算能夠證明周小萸是栽贓,也無法終止這一案件。因為畢竟有五十萬賄款,龍曉鵬等人,也是在查這五十萬賄款,如果不能證明這筆錢就是龍曉鵬栽贓,就不能說他們辦案是非法。理論上他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證明黎兆平的清白,目標是一致的。
第二部分 第103章
黎兆林相信,舒彥有巨大的活動能量,同時也懷疑她的能量是否足以將這件事擺平。所以,他的計劃,從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停止。相信別人總是虛的,相信自己才最真實。
黎兆林的計劃其實很簡單,既然是周小萸栽贓,只要拿到周小萸栽贓的口供,事情就迎刃而解。拿到口供的辦法也只有一個。周小萸這個女人,一輩子渴望成功,卻並不怎麼成功,畢竟是養尊處優的,何曾吃過苦頭?撬開她的口,應該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給她吃些苦頭,她就怕了。黎兆林也知道,武力脅迫周小萸的風險很大,但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之所不尷不尬地卡在這裡,就在於沒人敢於犧牲。中國的事,最怕就是將事情鬧大了,一旦鬧大,所有事情,就擺到了前臺,誰想捂蓋子都不可能,幕後想伸的手,也只好縮回去。周小萸栽髒的事實一旦確定,那些在背後支援周小萸的手一旦縮回,周小萸就失去了依憑,就一定得想辦法自保。
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假若黎兆平被定罪,他相信自己也一定逃不了,很可能得陪著哥哥坐牢。既然牢獄之災很難避免,不如鋌而走險,說不定還有一條生路。就算最終定他一個綁架罪或者別的什麼罪,那也比他和哥哥兩人呆在監獄裡強。他甚至相信,只要哥哥在外面,他就一定有辦法好好照顧在監獄中的弟弟。這可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黎兆林常常拿自己和哥哥開玩笑,說他和黎兆平惟一共同點,就是從同一個黑洞裡爬出來的。雖說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其實,遺傳基因的強大,超出我們所有人的想象,而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終生的。既然從同一個黑洞裡爬出來,就一定會有諸多共同點。許多地方,甚至近乎於程式的複製。
黎兆平黎兆林兄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好交朋友,而且交朋友的理念也出奇的一致。這一點,源出於他們的母親,她就是一個以德報怨的人。兩兄弟從來不在乎別人給了自己什麼,只在乎自己給了別人什麼,他們往往沉浸於某種施予能力的自我欣賞。當然,兩人交朋友的範圍截然不同。黎兆平所交的朋友,絕大多數是官場,其次是文化場,第三是商場。第三類人中,單純的商場人士或者說那種眼睛只盯著金錢的人,黎兆平是不交的。也就是說,黎兆平所交往的人,全都是有地位有身份會拿捏分寸的人。黎兆林所交往的,卻是社會人士,三教九流,至於哥哥的朋友圈,他倒沒有半點興趣,也交不上,根本談不到一起。因為哥哥的關係,他認識很多官場中人,他覺得那些人太過虛偽,為了政治利益,什麼都可以失去。他也認識不少文化名流,在他的眼裡這些人要麼是太酸迂,要麼是太諂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