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頁)
。那麼,這是不是趙德良的一個反間計?
第二部分 第147章
再仔細一想,趙德良這一招,不僅是反間計,還可能是欲擒故縱計。
為什麼說是欲擒故縱?很簡單,政府秘書長是任命的。如果說提拔盧新華以及林志國到更高一級擔任秘書長,只需要在常委會上定下來,公示之後,立即便可以下達任命。政府機關的實職,卻不一樣,那是需要透過人大選舉的。現在,趙德良在常委會上給了他們兩人副市長的實職,確實是大力提拔了。可這個提拔,還只是畫在牆上的一塊大餅。他趙德良可以讓他們去競選副市長,也完全可以讓他們不當選。一旦競選失敗,所有的位置,全都已經安排滿了,這兩個人,實際就被掛了起來。
將來的競選,到底是勝還是敗,完全取決於兩人對趙德良的態度。顯然,趙德良此舉,是在暗示:我既可以讓你起來,也可以讓你下去。何去何從,你自己拿穩了。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有。這一舉動,會不會是趙德良遞給自己的橄欖枝?如果說,趙德良在使出暗渡陳倉之計後,又使出一招投石問路計呢?他以這種方式向自己暗示:你陳運達別自以為聰明,你如果要鬥下去,我不是沒有辦法,相反,你恐怕不是我的對手。如果你退一步呢?我們畢竟是一方諸侯,也是可以和衷共濟的。若真是如此,這就是趙德良向自己發出的一個停戰訊號。
陳運達不得不在心中暗叫了三聲妙。他不得不承認,自己以善用三十六計為榮,而趙德良只不過使出了平平常常的一招,這一招卻是越琢磨越有深意。如果自己懷疑盧新華和林志國早已經暗中投靠了趙德良,那麼,這一計,就是反間計,並且獲得了毫無疑問的成功。不管將來的結果如何,陳運達永遠都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信任這兩個人了。如果說,自己以及盧新華和林志國仍然同趙德良鬥下去,人代會召開的時候,趙德良只要使出輕輕一招,便讓兩人全部落選,那也就是欲擒故縱計成功了。再說,這一招還含有一計,上屋抽梯之計。趙德良此時丟擲這兩個人,或許只是想和陳運達達成一種妥協,以便自己要安排的人,在常委會上獲得透過。一旦形成決議,趙德良的河過了,目標任務達到了,再將盧新華和林志國這兩個板給抽掉。
這次的會確實特別,陳運達不得不調集全部精力,開始高度關注這次會議。
對於剛才馬昭武的提名,有人提出異議,林志國是嶽衡市政府副秘書長,為什麼不直接讓他當嶽衡市副市長,一定要把他調到德山去?如果說,讓林志國當嶽衡市副市長,而直接將盧新華調任德山副市長,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對此,馬昭武解釋說,當初,組織也考慮過這一意見,但仔細權衡後,覺得還是現在這個方案更合理一些。bz為什麼?理由很簡單,盧新華是雍州市政府秘書長,雍州市是副省級,秘書長是副廳級。擔任嶽衡市副市長和德山市副市長,都是副廳級,從行政級別上看,並沒有區別。但因為嶽衡市是雍州的衛星市,受雍州經濟輻射力大,經濟總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德山市。從這種意義上說,嶽衡市副市長的權重,顯得更加重要一些。放一個年齡大點的同志去,是適當的。何況,林志國在嶽衡工作的時間比較長,按照異地用人的原則,換個地方使用,更有利於一個同志的發展。
陳運達知道,馬昭武所說,確實有其道理,可這件事,又並不是不能從別的方面找到解釋。比如說,林志國在嶽衡市經營了幾年,已經有了相當人脈基礎。如果讓他在嶽衡市參選副市長,勝出的希望非常之大,趙德良所留的後著,也就可能失去作用。將盧新華放到嶽衡而將林志國放到德山,兩人都去了沒有太多人脈基礎的地方,趙德良將來要對這兩個地方的選舉進行操控,就容易得多。
會議的最後一項議題,是省級班子的調整。按照最初的方案,省政府班子,僅僅只動一個人,即提拔鄭硯華為副省長。因為鄭硯華是由市委書記提拔起來的,由正廳級提為副省級,所以,考慮他的實際工作時,便在副省長的最後一位。至於彭清源離開後空出的常務副省長一職,省裡的建議權顯得分量很輕,主要決定權在中央。
趙德良說,省委班子空出兩個位置,一直沒有解決。省委副書記人選,省委已經向中央建議和提名,最後結果如何,由中央決定,我們只能等。另外,清源同志到雍州市以後,又空出了常務副省長。我想,這個人選,最好也在省內解決,所以,我們需要提出一個候選人,供中央決策時考慮。為了這個人選,我考慮了很長時間,也做過很多調查瞭解工作,思來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