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門口,正好趕上高山拿著鑰匙開門。跟著高山進了店裡的辦公室以後,沈紅星說道:“高叔,店裡賬本在麼?讓我看看吧?”
高山聽了這話愣了下,沈紅星這是查賬來了?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問,就聽沈紅星解釋道:“不是查賬啊,就是看看賬本,透過賬本估計下店鋪的運營狀況,我也可以計劃下店鋪以後的路線。”
聽了這番解釋的話,高山笑了笑,然後用鑰匙開啟辦公桌,然後從裡面拿出來了個厚賬本遞給沈紅星。沈紅星接了過來就開始看賬本,他先掃了一眼這幾個月的營業額和利潤,基本現在一個月都有四五萬的潤例。怎麼說這也是沈紅星建議高山引進了外賣服務,把消費者的消費成本降到零的功勞。而且天下最賺錢而且不犯法的經營專案裡就有飲食業,往少裡說做吃的都要賺一半,不然溫州商人怎麼會說“做用的不如做吃的”?
掃完營業額和利潤,沈紅星則開始看起了進貨欄。開一家餐館的話,進貨間隔之類也是有訣竅的。像店裡的小瓶可樂之類的保質期比較長的物品,也不可以一下進個一大批,然後慢慢攢著用。
一次進一大批,就是佔用了流動資金,同時白佔了倉庫空間,裡外裡一加就是少賺了不少錢。所以飲食業者找數學家用數學方法算出來一個公式,用這個公式可以算出來大概餘貨還有多少的時候進貨才最合理,既不會太佔用流動資金,又保證一定的效率。
沈紅星看了下賬本,腦子裡估算了下,發現高山的進貨控制的不太合理,於是開始給高山介紹起來這個傳說中的“進貨點公式”:“高叔,有數學家研究出來一個‘進貨點公式’,利用這個公式可以很快的算出來店鋪平常在存貨多少的時候預定進貨才最合理。這個公式就是:H=t×d+M。”
沈紅星說著,從辦公桌上找了張白紙寫下了進貨點公式,然後解釋了起來:“H就是訂貨點,意思就是當存貨量為多少的時候需要進貨;t是平均訂貨週期,比如說店裡可樂不夠了,你打電話給市裡的飲料經銷商,然後他們一天後才會送貨過來,那麼t=1;M是保險儲備量,一般來說基本要留個幾天的儲存量,以防萬一。
打個比方,比如咱們火鍋店每個月能銷售出去小瓶可樂6000瓶,訂貨週期是1天,保險儲備量是600瓶,那麼合理的訂貨點就是H=1×6000/30+600=800瓶。也就是說800瓶的時候訂貨最好,這樣剛好能保證經銷公司把訂的可樂送過來的時候,基本用光保險儲備量以外的存貨。”
高山愣愣的看著沈紅星,他完全聽傻了,以前不論是他第一次白手起家還是後來做億萬富翁的時候,進貨點之類的都是他大概估計,他還從來不知道這玩意都可以用數學方法算出來。這沈紅星怎麼懂的這麼多?
其實沈紅星沒跟高山說全,飲食業裡的計算公式很多,除了平常用的進貨點公式之外,還有什麼經濟訂購批次公式,算的則是怎麼樣進貨才可以讓全年的採購費+倉儲費最低,畢竟買得越多折扣就越多,相對單價就越便宜。不過那種公式是比較大的酒樓用的,火鍋店這種小店暫時還沒到那個等級。
**
木哈哈,我書架上的《餐館經營必備全書》終於派上用場了以前有次下班的時候,正好看到公司附近的一個小書店要搬家,所以所有書都按斤賣橘子當時不知道怎麼想的就買了這本書,看了才知道飲食業裡面彎彎繞也很多的說。對了,求推薦票
第一卷 從泥鰍到雜魚 第七十九章 火鍋店B(二更)
高山看著沈紅星,覺得他簡直就是個百科全書啊,怎麼腦子裡面什麼都有,真不知道蘇霞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怎麼教育出來的兒子這麼強大。他好奇的問道:“你從哪看來的這麼多東西?”
沈紅星一聽高山的問題,自嘲的笑道:“我這人懶,平常也不喜歡出去玩,回了家就喜歡坐在床上看看書,而且平常去書店總是喜歡買點稀奇古怪的書回來。比如我初中的時候就買過股票的書回家看,不過後來照著書觀察了下股市行情,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於是就沒看下去。”
“怪不得都說知識就是力量呢”高山心裡暗暗的想道。
沈紅星翻了翻賬本,發現上面只有每日的銷售總額,於是問道:“高叔,詳細點的銷售統計表有麼?”
高山指著賬本說道:“上面有每日的銷售額啊。”他以前第一次白手起家的時候就是這麼記賬的,後來做了億萬富翁,那就有專業的會計幫他做賬,他只要每個月聽個匯總就可以,連賬本都不用看。
沈紅星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