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1/4 頁)
可是現在不管他如何後悔都已經無濟於事,人已經死了,錯已經鑄成,他只能在心裡懊悔,同時也只能不停地斥責自己。
不過劉春光的表現卻格外的淡定,他拿出了一封信對陳舒海說:“其實那天你簽下那份協議的時候導師就知道會有今天的結局,這裡是導師要對你說的話,你看過之後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陳舒海接過信,信紙上的字跡非常漂亮而且清晰:
人的本性究竟是善是惡?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人的靈魂中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部分,它們永遠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如影隨形。
或許你認為自己犯了個錯誤,讓邪惡得以蔓延,但你不能否認你的決定是善良的;相反,如果你堅持了最初的想法確實可以挽救一條無辜的生命,但不能否認的是你所做的事情就是惡的。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當你覺得自己是在做好事時,結果可能是壞的,當你在做壞事時,結果有可能是好的。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那麼絕對,沒有那麼善惡分明,一切都在於你的選擇。
當然,有的時候選擇會將你難住,有的時候選擇會變得非常簡單。
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時間是沒辦法倒流的,我也沒辦法給你再做一次選擇的機會,但我相信這次的經歷一定會讓你所有體會,對那些有關靈魂深處善與惡的新的體會。
信的內容非常簡短,而且貌似沒有對陳舒海進行任何的安慰,可是陳舒海在看過這封信之後卻奇蹟般地不再感到懊悔,而是陷入了沉思。
善與惡,他從沒想過這些東西,但不知為什麼這兩樣東西就這麼突然地躍進了他的大腦,沾滿了他所有的思緒。
隨後的幾天裡,陳舒海已經完全忘掉了那起搶劫殺人案,他只是不斷地思考著靈魂中善與惡,以及那些有關善與惡之間的選擇,而越是思考這些事情,他就越是覺得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變得索然無味,他想要再次得到劉春光口中那位“導師”的指點。
在半年之後,劉春光又一次出現在了陳舒海面前,這一次他給了陳舒海帶來了另一道選擇題:當年拋棄陳舒海的女人再過三天就要跟一個男人結婚了,陳舒海可以選擇將那女人曾經對他做過的事情告訴那位新郎,也可以選擇就這樣保持沉默。
這個問題徹底將陳舒海難住了。
自從上次拿到了導師的信之後,他便一直被善與惡困擾著,他想要找出一個能讓自己內心得到真正平靜的選擇,但這選擇實在太難了。巨陣雙巴。
在猶豫了許久之後,陳舒海還是決定保持沉默,因為同樣的困境未必會出現在這位信任新郎身上,或許這兩個人可以一直白頭到老,雖然對於自己被拋棄這件事陳舒海依舊耿耿於懷,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善”的一面。
婚禮如期舉行,陳舒海沒有參加,但卻一直關注這對夫妻。
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時間不作任何停頓地走著,夫妻兩人的生活過得四平八穩,新郎沒有遇到什麼困境,但也沒有更好的發展,生活始終平平淡淡,而就在平淡的日子過到了第六年時,兩個人離婚了,原因依舊是因為錢。
女人喜歡比老公,在不間斷的比拼中不斷敗北讓陳舒海的前妻忍無可忍,於是她再次選擇了離婚。在離婚之前她不停地數落她的老公,罵他是窩囊廢,罵他根本不懂賺錢,而就在離婚的次日,這位玻璃心“老公”竟然選擇了自殺。
時隔六年,陳舒海再次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懊惱不已,兩次的錯誤決定讓他開始對人生產生了懷疑,而就在這時候,劉春光找到了他,並給他帶來了導師的另一封信。
這次的信更加簡短,內容只有一句話:如果人靈魂的惡可以被消除,你願意為之付出一切嗎?我在地獄等你:妙
陳舒海連想都沒想便立刻點頭說:“我願意!如果邪惡真的能被清除的話,我什麼都願意做!”
劉春光對陳舒海的回答非常滿意,於是他帶著陳舒海加入了騎兵營,並在那裡認識了更多的“同伴”。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為聚集在一起,平日一有空劉春光就會把大夥聚在一起,共同討論人性中的善與惡,討論罪孽、討論誰該下地獄,誰又該得到救贖。
雖然這些問題無論怎麼討論都得不出個答案,但大家的討論最終都會達成一點共識:這個世界充滿了罪惡,只有靈魂中的罪惡得到徹底的淨化,生活才能真正變得美好。
終於,在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之後,今年的三月初,劉春光將所有的“同伴”聚集到了一起,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