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時,也曾被戰火夷為平地,本條照相館因此化為烏有。
還好第三代繼承人——德兵衛早已把重要的器材、藥品撤離,所以本條照相館才能迅速在戰後重新開業。
由於本條照相館附近的土地大致都已整理好,附近仍有一些林立的店鋪,使得照相館的未來也變得明亮許多。
德兵衛之所以到現在還不敢把繼承傳給下一代,主要是跟他獨生子——直吉的個性有關。
昭和二十四年春天,直吉從西伯利亞戰場回來,當時他二十六歲。
今年他正好三十歲,雖然是一名技術很好的攝影師,卻不把技術用在自己的工作上,總是和一些從戰場上回來的奇怪朋友混在一起塊兒,不知在外面忙些什麼。
正因如此,德兵衛只好一個人扛下本條照相館的大小事務。
幸好德兵衛收了一名不錯的徒弟,多少可以分擔一些工作。只是這個徒弟年紀太輕,德兵衛仍無法把重擔交給他。
這個徒弟名叫兵頭房太郎,原本是芝浦漁夫的兒子,芝浦一帶淪為戰區後沒多久,他就成了失去雙親的戰爭孤兒。
昭和二十一年冬,德兵衛在一次躲避空襲的時候,正巧遇到房太郎出外盜食,因此把房太郎帶回家。
剛開始的時候,房太郎不改放浪的習性,經常蹺家,直到半年之後他才穩定下來,幫忙德兵衛照料本條照相館。
房太郎是一位聰明伶俐的少年,對攝影師的工作也學得非常快,再加上戰爭爆發以來,德兵衛一直沒有收到直吉的訊息,所以他有一度想收房太郎為義子,當年房太郎二十三歲。
至於直吉所說的事情,是發生在昭和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四點的時候,當時有一位年輕女子推開上頭印著“本條照相館”金色字型的玻璃門,走了進來。
這家照相館在戰前的店面非常寬,後面還有一間裝置相當完善的攝影工作室。
可是現在,店面只有以前的一半寬,攝影工作室的規模也小了許多。德兵衛為了彌補這些缺憾,只好在店鋪四周準備一些類似結婚禮堂的背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不過說穿了,這些仍跟直吉的個性有關,因為他沒有耐性,做任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