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村瀨幸庵醫生捻著他的山羊鬍子,神色黯然地說。
金田一耕助沒有什麼話說,他彷彿又聽到那陣忽高忽低的腳步聲,一步步向他走來
第四章、關於和尚
在獄門島西邊的半山腰上,是瞭然和尚住持的千光寺。寺後山勢陡峭,從那裡往東的折缽山是島上的最高峰,站在千光寺門前的石階上可以俯瞰聚集在獄門島西側的村落。
像獄門島這樣的小島,防海盜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島上有些地方的住戶甚至還背靠背地連在一起,以防萬一有事時可以共同抵禦外侵。
站在千光寺門前石階上向下看,可以看到右邊鬼頭本家的屋子。從上向下看,櫛比鱗次的房瓦就像迷官一樣,令人聯想到重簷飛瓦,曲徑迴廊,給人一種庭院深深、富貴大家的感覺。
“死去的嘉右衛門最喜歡蓋房了,一棟接一棟地蓋,所以才會形成這麼複雜的大宅邸,房間多得數都數不清。”
瞭然和尚站在山門前,把鬼頭本家的屋子—一指給金田一耕助看。
“那是正屋,那是上房邊的偏院,那是廂房,那是倉庫,那是魚庫,那是放漁網的倉庫”
這些屋宇倚著屋後的坡度層層疊疊而建,密集擁擠,給人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師父,靠左邊那一個略高一點、長滿苔蘚的地方是什麼房間呀?”
“哦那是個祈禱所。”
和尚有點不屑地說。
“祈禱所?祈禱所是幹什麼用的?”
金田一耕助既好奇又驚訝地問。
“祈禱所就是祈禱所總之,這件事以後再跟你說吧!”
和尚略顯不悅,敷衍著說。
金田一耕助雖然心裡充滿好奇,但看到和尚的神情,也只好強壓下心中疑問。
祈禱所的位置比其他建築都高,和其他建築也隔得遠遠的,不仔細看,還看不出那兒有一間房子呢!從屋頂上發黑的苔蘚來看。這間房子的年代應該已經相當久遠了。
金田一耕助心想:這一定是奉祀狐仙之類的地方吧!
鬼頭分家的房子,與本家隔著一道山谷,也是依山谷而建。兩戶人家背山而居,從某些方面看來,總覺得充滿了明爭暗鬥的意味。
這時,和尚突然冒出一句:
“這彷彿是跟木曾殿下(木曾是源自經、源賴朝時期的武士,曾挾持天皇,率兵佔領京都,還殺死許多大臣,但因軍紀渙散,為人民所排斥,後被源義經趕出京都)背靠著背,讓人感覺寒意森森哩!”
前面說過,從兩鬼頭家前面延伸出去的兩條路,在谷底會合後,蜿蜒輾轉成一條登山路。翻過山頭再往另一個谷底走,轉幾個彎後,就可以看到一座小小的廟。
島上雖然不產米,但仍有農家種些芋頭或蔬菜等作物。島上的漁夫絕對不會拿鋤頭下田的,這些活全由女人們勞作,因此為了祭祀土地神,才建了這座小小的廟。
從小廟的木格子窗往裡面看,廟中央有座白木神壇,供奉著一尊像是從中國請來的神像。格子窗的匾額上,寫著“土地神”三個字。
過了土地神廟不久,路就變直了,迎面可以看到約有五十幾階的千光寺石階。石階下有塊“不許葷酒入山門”的石碑,千光寺就依著這座山的山勢而建。
山門上,掛著斗大的“醫王山”三個字的匾額。進了山門右邊是廚房,廚房門口吊著一口雲形鍾,到千光寺來的信眾,幾乎都要撞一下這口鐘。廚房的左邊則是正殿,正殿的左邊又有一排禪房,以前常有行腳僧到這裡掛禪,最近也許是受戰爭的影響,已很少有行腳僧到這裡來了。
從禪房到正殿的走廊前,有棵老梅樹。這顆老梅樹的樹冠已超過走廊屋頂,向南伸展的樹枝長達十幾米,樹幹粗到一個人都抱不住。為了保護這棵老梅樹,寺院專門在樹幹周圍裝了柵欄,旁邊立著一塊牌子,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牌子上的字跡已模糊得幾乎看不清了。
千光寺裡住了三個人。除了金田一耕助外,另外兩個是瞭然和尚跟典座了澤。所謂典座,就是負責廚房事務的僧侶,有些寺院管他們叫“知客”或是“知浴”。
典座除了負責膳食外,還負責接待客人和兼理浴室等打雜之類的事,由於島上的人都叫了澤為典座,所以金田一耕助一開始還以為他的名字就叫“典座”。
了澤大約二十四五歲,是個面板黝黑乾瘦的年輕人,雖然話不多,但兩隻閃閃發亮的眼睛,滴溜溜不停地轉著。
金田一耕助記得剛到這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