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爸爸?”小男孩衝我搖了搖頭。我瞧了瞧中年男子,又瞧了瞧小男孩,發現他們長得的確不太像。我又問:“剛才在這兒磕頭的那個人是你爸爸嗎?”他再次搖了搖頭。
這就奇怪了。磕頭的兩個男子如果都不是小孩的爸爸的話,那麼孩子的爸爸又在哪裡?孩子和磕頭的男人又是怎樣的關係?我正準備繼續問那小男孩話,旁邊磕頭的男子突然回過頭,衝那小男孩喊了一句,並對他做了一個手勢,然後我再怎麼問小男孩,他也什麼都不說了。
我起身,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繼續觀察。一個在此發廣告單的年輕小夥子湊上來說:“你是記者吧?我看了你半天了。”然後他告訴我,他每天在這兒發廣告單,也幾乎每天都看到這兩個中年男子換班在這裡磕頭乞討。“別看他們可憐兮兮的樣子,你猜他們一天能討多少錢?”說著,那小夥子衝我伸出三個手指頭,說:“我幫他們算過,天氣好的話,他們一天至少要討三百塊錢!”
三百塊?我有些不敢相信。那小夥子神情肯定,並且頗為羨慕地說:“哪一天我要能放下面子,我也跪著磕頭去,比發傳單強多了,發傳單一個月也才掙幾百塊錢呢!”
小夥子所言可能有些誇大,但從我觀察來看,磕頭男子的“收入”的確可觀,隔不一段時間他面前的瓷碗便會被鈔票裝滿,磕頭男子則不時地將鈔票塞進上衣的口袋裡。在我所接觸到的乞丐型別中,磕頭的乞丐應該算得上是最“掙錢”的一類了。
約下午5時,那男子起身收拾好錢物,牽著小男孩遠去。我決定跟蹤。但顯然被那男子發現了,拐過幾條街道後,就再也覓不到他們的蹤影了。
3、跟蹤
從前幾次與磕頭乞丐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之所以不能與他們靠近,是自己的扮相還不太像一個乞丐。因此,為了能獲得他們的信任,我把自己打扮得更“乞丐”了。
2002年11月10日,晚上8點多,我在漢口的航空路十字路口又碰到一個磕頭的年輕人。他二十多歲,長得比較清瘦,很精明的樣子,伏在地上不住地磕頭,旁邊的地上也躺著一個小男孩。
這天晚上的風比較大,路上行人很少。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看到他的“收入”並不好,大概只有幾元錢“入賬”。大約1小時以後,一個獐頭鼠目、頭髮蓬亂的50多歲的男子來到他的跟前,與他嘀嘀咕咕地說了一通話。那瘦個子站起來,雙手抱臂四處轉悠,不時與旁邊的商販搭訕。小孩也站起身來,呆呆地站立一旁。突然,青年男子捲起地上的被子,塞進蛇皮袋後,然後牽著小孩,和那50多歲的男子一起朝青年路方向走去了。
我尾隨他們而行。走到航空路公交車站點,他們停下來等車。一輛38路公汽開過來,他們上了車,我也跟著上去了。
車上很空。50多歲的男子和小男孩坐在一排兩人的座位上,瘦個子則單獨坐在他們後面一排。旁邊的一個座位空著,我乾脆坐了上去。
小男孩一聲不吭,呆呆地坐著。我揣測著他和旁邊這兩個大人的關係。從長相看,他們都不太像。那50多歲的男子偶爾回過頭和瘦個子說一兩句話,聽口音,很像是安徽一帶的。
車一直開到終點站,他們三人才慢騰騰地站起身來下車。
我跟在他們身後,一下車,便裝作外地人向那個瘦個子打聽,問他附近有沒有住宿的地方,既便宜又衛生?那瘦個子看了看我,並沒起戒心,說:“金家墩的××招待所很便宜,5塊錢一個晚上。”
我說我是外地的,對這一帶不熟,請求他們帶我去。那瘦個子說,跟他們一起走就行了,他們就住在這家招待所。
我一聽,喜出望外。然後進一步跟瘦個子套近乎:“師傅,你貴姓呀?”
瘦個子頭也不抬,很乾脆地說:“姓張。”隨後,我又問那個年紀大些的男子,他說姓陳。閒聊中得知,他們都是安徽淮北人,張姓男子今年27歲,陳姓男子看起來50多歲的樣子,實際年齡卻只有47歲。
我指著小孩問瘦個子:“這是你的兒子嗎?”
張說:“不是,是老陳的。”
老陳的?老陳今年快50歲了,而這孩子只六七歲的樣子,我調侃地對老陳說:“看來你是晚生貴子,老來得福哦!”
老陳瞅了瘦個子一眼,說:“瞎說什麼!”然後對我說,孩子今年6歲,不願意上學,我到武漢打工,他非要跟著一塊來。
看老陳和小張擠眉弄眼的樣子,我隱約地感到,孩子也不是老陳的。而且一路上,老陳和孩子並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