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還留戀著這個冷漠的世界?悲哀的戲文已經演完,她何苦再苟且在臺上不肯脫卸戲裝、洗淨粉墨。”
書齋裡一片靜寂。
他的親隨們完全被這個故事迷住了,他們再也想不出一句話來打破這令人窒息的靜寂。
狄公打了一個寒顫,把官袍裹緊,說著:“冬天就要來臨,天氣要變冷了,夜裡莫忘了叫衙役備下一個火盆。”
狄公此刻只覺五內顛翻,六情搖盪。他猛然想起聖上恩賜給他的那方御匾,心裡稍稍安寧了一點。
他默默地踱步出書齋,轉出內衙,揭起簾幕來到外廳正堂。正堂上那幅繡著懈豸的帷幕令狄公肅然起敬,帷幕之上高高懸掛著那方御匾。
“義重於生”四個赫然金字在夕陽下閃閃放光,狄公忍不住跪了下來。
…
第二部 鐵釘案
簡介
正當狄公嘆無事可為之時,平靜的北州突然發生了無頭裸屍案,這與富商之女的失蹤一事可有關聯?武功高強、受人景仰的正派拳師,又怎會命喪澡堂?茉莉花茶的香味,可是指向兇手的線索?
下葬多年的棺木,狄公為何要在百姓的怒罵聲中二度開棺驗屍,甚至不惜自毀前程,以罷官下獄為賭注?而為了查案,狄公已失去了從小隨侍他的洪參軍,再堅決查下去,他是否還會失去,或者得到什麼?
第一章
斷獄寸心間,千古費詳猜。生死決於我,能不謹慎哉!
這開篇四句詩,乃是大唐盛世名臣狄仁傑居官斷獄、問理刑名自誡之詩。狄公為官清正,無私不阿,執法如山,斷獄如神。凡狄公所任職州縣,風清政肅,地方靖安,百姓安居樂業。故胥吏敬服,士民感仰,郡人多有勒碑頌德者。狄公所到任所,地方凡有疑難之案,累年不決者,經他剖斷,無不洞然。
話說高宗皇帝儀鳳年間,狄公調任河北道北州刺史。這北州戶不過三千,口不滿二萬,只因地處北方朔漠之境,民風悍直驃勇。又有駐戍邊庭的軍士畏苦逃亡,落荒為盜打劫為生的,加之前任刺史在治理上未知審勢而行,寬嚴失調,故殺人姦淫、偷盜兇鬥之事屢有發生。
狄公到任之後,勵精圖治,革除弊端,一張一弛,恩威並用,又大興儒學,流播詩書,宣佈德化,勸農課業。甫及三月,地方靖安,滯獄盡斷,無冤訴者,故囹圄常空,獄吏無事。
一日狄公正坐衙舍與洪參軍圍爐閒聊,忽憶及某商會行董廖文甫曾來衙門報事,說他的女兒廖蓮芳不慎失蹤,使人各處尋覓不見。衙裡聞報即畫影圖形,各處張掛,又派緝捕、差官四處尋索,但三天來並無影蹤。狄公為之感到不安,儘管這不是什麼刑事案子,但一個年輕的女子失蹤,其內情往往多有不妙之處。
狄公嘆了一口氣問洪參軍:“洪亮,那廖蓮芳失蹤之事可曾打聽得下落?”
洪亮原是狄公的老家臣,狄公還是卯角孩童時,洪亮便悉心服待照料他。狄公三榜高中,又外放為官,便帶了他一同在宦途裡奔波。如今他的正式官銜是州衙門的錄事參軍事。這洪亮敦厚正直,忠心耿耿,深得狄公信賴,正是狄公的左右臂。狄公所遇裡外疑難之事,無不虛懷垂詢。因此,比起狄公的三名親隨幹辦陶甘、喬泰、馬榮來,他則更親近一層。
洪參軍見狄公又問及廖蓮芳之事,把手伸在火盆上慢慢搓了搓,答道:“衙裡早已將廖小姐的年甲、形貌寫畫了到處張掛,又命城門、水關的守卒留意盤查。巡官,緝捕目下還在市廛酒肆茶樓等熱鬧處暗中尋訪,只是至今尚未有一點音訊。老爺,這廖蓮芳會不會與她的情侶一同遠走高飛了?比如說,她的父親不同意她同她心愛的人結婚,她就偷偷捲了金銀細軟,與情人約定了時間——”
狄公捋了捋他那烏黑齊整的長鬍須,皺了皺眉頭說道:“從跡象來看,廖小姐很像是私奔情人而去。聽說她是與她的養娘在市廛上看江湖藝人耍猴戲時突然失蹤的。當時人群擁擠,都伸長著個脖子看猴子作戲,那養娘一轉眼便走失了廖小姐。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有誰敢用強力劫持她?——我思想來她不是被人誘騙便是自行溜走了。”
洪參軍道:“老爺可別忘了廖小姐早已許下了人家。”
突然,前衙正廳一聲銅鑼響,三通鼓畢,八名衙卒應聲魚貫而出,唱喝罷,各持漆棍兩列站定。
狄公換上了海日祥雲五龍深緋色官袍,玉帶皂靴烏紗帽穿戴齊整。他正待要掀起簾幕步入公堂,忽聽得巡官奔來稟報:“老爺,不好了!今天早上南城殺死了一個女子,沸沸揚揚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