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頁)
心裡雖喜,但是表面上縣丞還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樣子,推諉道:“哪裡,這都是縣令大人的功勞,下官只不過出了小小一點力而已,不值一提。”
看到這廝矯情,秦元懶得和他費嘴皮子,直接擺手道:“此時莫說了,本縣已經決定了。”
頓了頓,秦元話鋒一轉道:“今天本縣把你叫過來,除了此事之外,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縣丞你討教一番。”
縣丞一聽,心裡暗道:“來了!”
“大人請說,小人定當知無不言!”沒有任何猶豫,縣丞趕緊在一旁表示自己的忠心。
秦元點點頭,用很隨意的語氣說道:“其實也沒什麼,只是秦某已經算是官場眾人,但是對於宮裡的皇家之事,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這將來在仕途上萬一有個什麼事情,本縣也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聽聞縣丞的令尊,曾在京城做過京官,相比對皇家之事,一定是非常瞭解了,因此今天特意請縣丞來,就是想長長見識!”
秦元此話一出,縣丞立刻就明白了,說了那麼多,繞了那麼多彎,說白了,秦元就是想知道目前天下的大勢,以免將來站錯了隊。
要知道,在政治上,一旦站錯了隊,那麼不好意思,給你一句勸,回家種地吧!
縣丞沒有立刻回答,反而靜靜思考起來,一般來講,皇家之事,縣丞是肯定不會議論的,但是今天秦元已經抬了他一手,他不回點什麼東西,確實有些說不過去。而且秦元也沒有問什麼敏感的事情,他撿一些眾人都知道的,無關緊要的說說,應付應付就可以了。
一想到此,縣丞當即輕咳一聲,輕聲道:“當初承蒙聖上看的起,讓家父做了京官,可惜糟了那賊人陷害,哎。。。。。。。。”
縣丞自己一個人“悲痛”了一會,才緩緩開口道:“其實下官知道的也不多,不過既然大人問了,那麼下官就簡單說一吧。”
“當今聖上有三位皇子,大皇子為當今太子,皇后娘娘是太子的親生母親,工部還有禮部的大人,一般來說,和皇后娘娘都是同鄉。”
“二皇子秦王,自由聰慧,深受聖上喜愛。十六歲之時,在我朝與突厥的那場大戰中,二皇子臨危受命,以五千鐵騎,日夜兼程三天三夜,星夜偷襲突厥的大本營,生擒他們的首領,使我朝士氣大振,一舉擊潰來犯的爾等鼠輩。從此以後,只要是二皇子所到之處,我朝軍隊均戰無不勝。在秦王十八歲那年,率領軍隊將來犯我天朝的高麗、倭寇等部族,殺的他們丟盔棄甲,最後兩國只能稱臣納貢。聖上大喜過望,封二皇子為秦王。”
“除此之外,當今朝野,擁護,恩、圍繞在二皇子身邊的人,也是非常之多。這天下誰都知道,秦王對於賢士的渴望。凡是被納入秦王府的賢士,一家老少,全有秦王府供養著!”
“秦王在民間,也是出了名的賢王,尤其是那年江浙發大水,淹死無數百姓,莊稼更是顆粒無收。當地知縣瞞而不報。秦王偶然路過此地,發現之地,怒斬二十一人貪官,開倉放梁,賑濟百姓。據說,為了此事,秦王被罰在皇宮外跪了七天七夜,直至昏死過去。”
“至於三皇子,為人很低調。從來不關心朝野之時,從不和任何人來往,也不會出席任何宮廷宴會、和大皇子還有二皇子的關係,更是糟糕到了極點,為人孤僻驕傲的很!”
縣丞舔了舔舌頭,意猶未盡的說道。(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餘力之死
三位性格完全迥異的皇子,決定了今後大明朝未來的走向,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秦元今後可能面臨的問題,不是因為他本身官職的問題,而是因為孟雪的問題。
縣丞這番話說的雖然有些含糊,但是秦元還是聽懂了他的弦外之音。老皇帝根據自古流傳下來的規矩,在加上皇后娘娘在後宮的威望,立了嫡長子為太子,這本來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是問題就在於,二皇子太出色,出色到幾乎已經掩蓋了太子身上的所有光芒。
這一點,從縣丞的描述中,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如果秦王是嫡長子,那麼自然沒有任何問題,天下的大勢也不會如此不明朗。如今這種情況,老皇帝就算喜愛秦王多一些,也不能冒天下之大違,廢嫡立庶。
這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帝王之家,絕對是大忌!究其根本,這種做法,會觸到無數官宦世家的根本利益!
房間內一片靜悄悄的,縣丞在端著茶杯小口抿著茶水,秦元則端坐在一旁,皺眉沉思,暗暗分析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