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靜等待秦貴仁自己把話說下去。
過了好一會兒,秦貴仁才戰戰兢兢地說道:“剛才,我想去看看那青銅棺就竟有多重,可是,我還沒等碰到棺材,那村民就抓住了我的手腕。就在那一瞬間,我、我好像看見,看見那青銅棺的棺蓋似乎抬起了一條縫,一隻、一隻綠色的眼睛從裡面在向外張望著什麼。”
秦貴和一聽這話,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旁邊那個高顴骨的村民,只見那村民正帶著好奇和警惕的眼神盯著他們看。他頓時感到似乎有一陣陰風從背後襲來,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想想這幾天的經歷也的確很神秘,他們先是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落,村落裡除了村長以外其他人都不會說漢語,接著三天以後老村長突然暴斃身亡,接著村民們為他做了一場形式詭異儀式,第二天早晨他們就跟著這六個抬棺的村民走進這深山老林。
這些村民到底是什麼人?那場詭異的儀式又代表了什麼?六個村民抬著裝有老村長屍體的青銅棺又要去往何處?
秦貴和感到有太多的事情無法解釋,但他現在卻只能故作鎮靜,因為他的大哥顯然已經收到了嚴重的驚嚇,這個時候若不及時安慰,很有可能會面臨精神崩潰。於是,秦貴和拍了拍大哥的後背,說道:“別瞎想了,大概是你自己眼花了,死了的人又怎麼會從棺材裡往外看呢。你自己也說了,是好像看見了,但事實並不一定如此呀,我看你這幾天是太累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快去早點睡覺,我來值第二個班崗。”
秦貴仁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萬事小心,萬事小心。”
第二天早晨,兩撥人繼續趕路,雖然雙方都沒有再提昨天晚上的事情,但是兩夥人原本就很脆弱微妙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了。在此,我們閒話少敘,他們這樣又走了兩天,突然聽見了水流的聲音,六個村民指著一個方向,破天荒地對秦貴仁等人說了一句“陌共”。
“陌共?這是什麼意思呀?”炊事兵有些疑惑。
大家想了一會兒,秦貴仁恍然大悟,說道:“他應該說的是湄公!湄公河!也就是瀾滄江!前面的水流聲音應該就是瀾滄江或者是其中的一條支流,我們順著河流就可以找到回去的路了!”
一聽到能回家了,大家都是一片歡呼,而那六個村民卻並沒有理會他們,而是沿著另一條截然相反的方向走去。
在這之後,秦貴仁的部隊發生過一次討論,一部分人歸心似箭,想早點回家,而秦氏二兄弟和那個炊事兵卻對那六個村民的去向十分感興趣。其中的具體細節我就不再重複,總而言之,最後秦氏兄弟和那個炊事兵選擇偷偷跟蹤那六個村民的腳步,看看他們到底要去哪裡,而剩下的一撥人則選擇沿著瀾滄江找到回家的路。
就這樣,這三個人開始了跟蹤六個村民的旅途。由於他們之前曾經進行過一番討論,而討論期間,那些村民已經走了很遠,所以,他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重新找到那些抬棺的村民。這其中的艱難曲折,我也只能一筆帶過,他們曾經差點被發現,曾經差點因為跟丟而迷路,不過,這一切都不如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匪夷所思。
那六個村民在擺脫了那些士兵以後,行進的速度更快了,似乎是在趕時間一樣。而秦貴仁等人也堅持不懈,持續跟蹤了他們整整一天一夜。炊事兵不由得懷疑道:“連續走了這麼多天,這些傢伙到底有沒有目的地呀?我們的乾糧可不多了。”
第二十二章 滇國遺民
以上的故事發生在1979年三月到四月之間,也就是三十年前雲南考察的前奏和起因。根據段鬱文的講述,後來秦貴仁等三個人在目睹了青銅棺內走出一個妙齡女子之後,由於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三個人在一片恐慌和驚訝中就悄悄離開了那個苗族古寨。
秦貴仁心裡明白,這一系列的事情絕對非同小可,弄不好,也許會成為國內的一個重大發現,所以,在撤離山林的時候,他們三個人偷偷做了詳細的記號。
後來,三個人順瀾滄江北上,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部隊,他們經過了一番審訊調查,因為軍方要確保他們在戰爭期間沒有當逃兵,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審訊過後,秦貴仁他們被授予了不同等級的勳章。
此後,又過了一年,三個人陸續從部隊中退伍復員,開始了各自的生活,但云南邊陲發生的那些詭異經歷三個人都不曾忘卻。
秦貴仁曾經嘗試著向有關專業人士講述這些事情,但是,由於故事中的很多情節都顯得過於離奇,所以很多人並不相信他們的那些經歷。不過,有一樣東西可以作為這一系列怪事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