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2/4 頁)
黑皮筆記本,記錄著他耳聞目睹的一些有才華、有培養前途的軍官的名字和表現,並且有他的評語。比如,他對巴頓的評語是這樣的,他說:“此人能帶領部隊赴湯蹈火。”這是第一個評語。
第二個評語:“要用一根繩子緊緊地套住他的脖子”。
第三個評語:“一有裝甲部隊,立即交給他指揮。”
之後的事實證明,馬歇爾對巴頓的評語可謂是入木三分!
而艾森豪威爾也正是因為上了馬歇爾這個黑皮筆記本,所以才能升官。
馬歇爾選將有自己的標準。根據艾森豪威爾自己的回憶錄講,他自己回憶說,馬歇爾用人的原則:第一個原則,堅決不用跑官、要官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跑官、要官”不用。即使是有人給某某人說好話,並且甚至施加壓力小也不行。馬歇爾曾經對幫助給一個軍官說好話的人說,他說:“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就是不要在我的面前提起他的名字你給他說好話,我偏不用。
第二、就是不用文過飾非,邀功推過的人。馬歇爾認為,高階軍官必須在他們的職權範圍內,用自己的結論去思考,去行動,遇有責任就推卸,不可能勝任他們的工作,這是第二個評語。
第三,不用事必躬親的人。在馬歇爾看來,這種人習慣埋頭於瑣事。瑣碎的小事,他沒有能力去處理戰爭中更重大的問題。
事必躬親的人,他不用。
第四,是慎用性格粗暴的人。為什麼?這種人通常把堅定有力和蠻不講理混為一談。
第五,不用悲觀主義者。馬歇爾認為。這種人往往會把困難說得非常可怕,並且特別害怕,用已經掌握的方法去克服困難。悲觀主義者不用。
第六,不用不團結的人。馬歇爾認為,戰爭不是一個人的事業,不善於團結的人,很難將戰爭的協奏曲奏好。所以。艾森豪威爾的個性就非常符合馬歇爾的再人標準。
艾森豪威爾第一次上馬歇爾的筆記本是在 則年夏天。這時的艾森豪威爾正在第3集團軍當參謀長。當時,這個集團軍正搞一次大規模的演習,夏季演習。這次演習最突出的特點,是後勤協調得好,後勤保障及時、有力。這個問題在當時美軍中是一個大大的難題。後勤門,題不協調。這次演習計發,都是艾森豪威爾弄的。馬歇嚓猜;絲介小之後,他說,後勤保障牽涉面極廣,能如此協調得好,得益於事先計戈;得周密。於是,這個評價就上了馬歇爾這個黑皮筆記本。
第二件事,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艾森豪威爾被調到陸軍部工作的第一天發生的事情。由於艾森豪威爾曾經是在麥克阿瑟辦公室工作,在麥克阿瑟辦公室工作了6年,對菲律賓防務非常瞭解,艾森豪威爾和麥克阿瑟本人的關係又非常好,倆人私交很好,但是他們是上下級關係。所以說,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馬歇爾就把他調到陸軍部作戰指導計劃處負責遠東事務。
略;年口月7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口月舊日,艾森豪威爾向馬歇爾報到。報到這一天,馬歇爾跟他講了力分鐘,為什麼把你調來,然後問他一句話:“我們在遠東太平洋行動方針是什麼?”就問他這一句話。如果艾森豪威爾當時就回答是什麼,是什麼的話,那麼就很可能不會有後來後來的艾森豪威爾了。因為馬歇爾最討厭對重大問題脫口而出的行為 馬歇爾認為,這種不加考慮就給予答案的做法,投機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爾卻想了片刻,冷靜地說:“將軍,讓我考慮幾介,小時再回答你這個問題,可以嗎?”
馬歇爾說:“好!”但是,在他的筆記本里面,艾森豪威爾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幾個字:此人完全勝任准將軍銜!這是第二件事情 上他筆記本了。
第三個上了筆記本事情,是在決策美國究竟是“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還是“歐亞並重”的戰略問題上。在這個問題上,艾森豪威爾的表現出色。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上下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在太平洋作為美軍的主戰場。美國當時建國一百多年,沒有捱過打小日本一下子把太平洋艦隊炸得稀里嘩啦,美國上下同仇敵愾,要求將太平洋戰場作為美軍的主戰場,把戰爭重心放在太平洋,先打敗日本,再去打希特勒。然而羅斯福和馬歇爾從大戰略考慮,必須要“先歐後亞。”先打敗希特勒,回過頭來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戰力量放在歐洲,而不是放在亞洲,不能將美國武裝力量化整為零地在太平洋戰區作戰。所以”暇年4月7號,馬歇爾先到英國訪問,和英國人達成了一項聯合作戰的議案。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