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第2/4 頁)
們不怕擁有住友銀行的張力!
《朝。日新聞》的這番表態立即引起了日本社會的廣泛關注。
人們都想看一看,在香港、在日本、在美國,都曾經引起過大事件的張某人到底怎麼應對這樣的局勢。雖然此時的張力已經和麥克阿瑟一起離開了東京,可是人們都相信,這傢伙不會就這麼罷手。他既然說過要對《朝。日新聞》下手,就絕對不會這麼輕易的放過對方。尤其是在《朝。日新聞》還這樣堅決表態要對抗他的收購的時候。
甚至於,日本、還有香港的大部分報紙電臺都連篇累牘的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對這一收購事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預測。雖然預測的結果五花八門,可是,有一點兒大家都是肯定的:就算有富士銀行財力上的支援,《朝。日新聞》也未必能夠穩如泰山。哪怕他們身後還站著日本政府和駐日美軍當局也一樣。畢竟,張力的手段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幾年來,這傢伙可是走到哪兒就“黑”到哪兒呀。
就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中,香港新聞集團行政總裁胡家義突然出現在了東京,在機場,這位號稱張氏集團旗下僅次於張力的二號人物對前來採訪的記者們表白,鑑於《朝。日新聞》獲得了大量的支援,他們的收購預算已經有些不足,所以,香港新聞集團已經放棄了對這家報紙的收購計劃,決定把擴張的目標定在其他報社。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陣愕然。
但是,愕然之後,許多人都是更加的緊張。那些覺得自己有些份量,可以跟《朝。日新聞》比較一番,有資格成為張力新目標的報社和電臺也都擔心不已,生怕張力已經把目標瞄向了自己。而除了這些,已經被胡家義“釋放”了的《朝。日新聞》也是不敢掉以輕心,生怕這是張力耍的什麼計策,或許,這傢伙就是想讓他們放鬆警惕呢?
就這樣,在一群人緊張兮兮的等待中,胡家義偷偷跟人商議決定收購《讀。賣新聞》的訊息被洩漏了出來,而隨著這個訊息一起出現的,就是住友銀行內部流出來的一個資訊:這家銀行剛剛收到了一筆款項,額度極其巨大,足有上億港幣,據說是從香港恒生銀行轉過來的。於是乎,受到這一訊息的刺激,《讀。賣新聞》,還有尚未受到關注的《每。日新聞》都匆忙向富士銀行貸了一筆款子打算用以防範這筆鉅款的衝擊。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等待著張力發動那雷霆一擊的時候,事情突然又發生了重大轉折:胡家義走了!從哪兒來的,又回哪兒去了。這還不算,這傢伙走後不久,日本一些相關人等就得到了訊息:那筆轉進住友銀行的鉅款又被調回香港去了。
至此,聰明一點兒的人們終於發現了不對。匆忙調查一番,他們駭然發現:大阪、神戶、橫濱、京都幾個數得著的大城市下轄的縣區,足足上百家在地方上有著相當影響力的報紙和電臺已經被人暗中收購。收購者的名字叫做“日本新聞發展公司”,而這家公司則是一家叫做“東亞映畫公司”的子公司,而“東亞映畫”則又是出自馬來亞的一家報社,報社的名字叫做《東南亞論壇報》,報社的總編叫做李達倫,是張力旗下《港島日報》的創始人之一,因為當初跟張力爭鋒,幾乎被趕盡殺絕,不得不去了馬來亞重起爐灶,而可惜的是,《東南亞論壇報》現在也是香港新聞集團的子公司。也就是說,這上百家只要一動彈就可以影響日本大部分大城市輿論導向的新聞媒體已經是張力的了
後來,根據計算,張力收購這些報社電臺所需的花費根本就沒有多少,恐怕連收購《朝。日新聞》預算的三成都用不上。這還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因為《朝。日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的貸款,一直緊緊咬著住友銀行發展的富士銀行的資金週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雖然這個時間並不是很長,只有短短的兩個多月,可是,這幾個月正是駐日美軍當局按照艾森豪威爾和美國國會的命令放開對日本經濟管制的開始時段。那些想要重新獲得發展的日本企業正需要資金,在排第二名的富士銀行貸不到,自然就只有去找第一名的住友銀行或者其他銀行。要知道,做生意,時間就是金錢!所以,當富士銀行好不容易把資金收攏回來之後,卻發現好多必賺的專案已經被住友銀行先一步搶走,他們只能跟在後面搶一些剩飯剩菜了。雖然這些剩飯剩菜也還不算太差,但跟住友銀行的大魚大肉相比,顯然就不行了。他們原本還緊追著住友銀行的步伐也不得不慢了下來,並被進一步落遠了。
後來有人稱這是張力的“順手一擊”,意喻張力輕輕一順手,就讓許多人都忙斷了腿兒,還沒得到什麼好處。而由此,再加上先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