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想著也許以後你在床上能積極點。”
桓恩抬頭狠瞪了容成一眼,容成哈哈大笑。
果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他變善良人,再過一萬年吧!
不過什麼時候,他們之間開這種玩笑都很正常了?
不想看到那人那麼得意,桓恩幾筆寫完,展開了下一封奏摺。
“陛下聖安。自臣率軍擊退燕族來襲,收復雲中之後,燕族似乎得知河西有重兵把守,再不來犯。寒冬時節,大軍長期滯留苦寒邊塞,臣以為不妥,然恐撤軍以後燕族又將來犯,撤也不妥,不撤也不妥,唯請聖上定奪。”
桓恩放下奏摺,果然見容成眉頭皺緊了。
燕族邊境,已然成了容成一道心病。打又不好打,防又耗軍餉,放著不管又時不時出點亂子,好比廚房裡的老鼠,總不讓人安心。朝議過幾次,主戰主和吵得一團亂麻,總拿不出個可行的法子來。文官不會打仗偏生又愛指點江山,武官會打仗又總是木訥不言,只聽從調命。高衝在西程文遠在北,就愣是沒幾個能說上話的。這一時半刻非要他定奪,他也很難拿主意。
“陛下?”
“嗯?”容成抬眼。
“我倒是有個草擬的辦法,不知陛下想不想聽?”不管容成是出於什麼心思,總歸是幫了月族一個大忙。眼下西邊又被人搗亂,他能盡一分心力是一分。
“你說。”
“軍隊長期滯留邊塞決不是辦法,加上收割季節已過,應不會有大規模騷擾,微臣愚見,理應撤兵。”
“那要是燕族再來打秋風怎麼辦呢?”再鬧下去邊塞都快沒人敢住了。
“以民為兵。”
“哦?”容成來了興趣。
“臣聞災荒年間多有流民,可大批遷移流民至河西地區,分配土地讓他們耕種,閒暇時組織軍事練習,讓他們具備基本戰爭能力。土地為民本,他們喪失過土地,此番定會珍惜。距離村落十里安置前哨,晝夜換人駐守。馬踏草地聲響巨大,伏在地上極遠可聞。對抗騎兵可安置木柵,鐵蒺藜,草垛裡排弩機。此法雖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邊塞問題,至少能頂一時半刻。”
“你自己想出來的?”容成有些探究意味地盯著桓恩。
這個方法雖說不上絕妙,但以民為兵是個非常不錯的思路。看他的樣子不像有實戰經驗,可提出的方案比那些飽讀詩書的酸腐文官要實際很多。
“嗯”桓恩有些莫名地點點頭。
“你這是在為將來的敵國出主意,你不覺得對月族無益有害麼?”
“臣知道。”
容成託著下巴,等著他解釋。
“月族邊境也常受百齡騷擾,故臣深知邊境百姓之苦。糧食被奪,婦孺被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無論國家如何敵對,百姓總是無辜的。百姓永遠不是君王野心的受益者,永遠只是受害者。”
桓恩低著頭說完,才意識到這話好像有些諷刺容成的意味。孰料容成只是淡淡說了句:“你真是善良啊。”
“”
“連敵國的人民都要一併同情。”
“普天之下的人,都是從孃胎裡來,再化作塵土去,無有任何不同。”
容成哈哈大笑:“桓恩啊桓恩,你真是讓朕驚訝。”
“恕臣駑鈍”
“那常平倉呢,你對此有何看法?”
“天才的構想。只是微臣還有補充。”
“你說。”容成頗有興致地挑起眉毛。
“一般饑荒年代過去,農民都會無種可耕。此時常平倉可借貸種子,收取極低利息,來年豐收,農民連本帶息歸還。此舉既可解決農耕問題,又可增加財政收入。”
“嗯,朕倒是沒想到這點,精彩,精彩。那麼,你對皇權和相權又有何看法?。”
“回陛下,乃完全不相容之物。”
“何解?”
“相權的產生,是因皇帝公務甚多,無法一一親歷親為。然自相權從皇權中分離,便會存在兩種權力的拉鋸,一方多,則一方少。是故在漢武帝時期,丞相三公九卿之首,竟成人人自危的位置。明代廢丞相,設內閣大學士,則相權又變相轉移至內閣大學士。微臣愚見,只要皇帝存在一天,則相權亦會存在一天,不可除去,只可分解。分解之法可設多個丞相,或多個府臺,互相掣肘,此舉能制衡權力,亦會使機構臃腫,效率低下。”
“桓恩。”
桓恩抬頭,只見容成斜倚著御座,半眯著眼,眼裡精光四射,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