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第3/4 頁)
眼又是什麼東西啊?”許悅樂介面問道,感覺事情越分析下去,越是迷茫了,當了警察幾年,從來還沒有遇到過這個奇怪的案件,一件複雜的反黑貪汙案件背後,居然牽涉到上古時期的一些奇怪事情,這對於許悅樂來說,驚訝是可想而知的,不過秘密終究會有被發現的一天,越是複雜,那麼越要全力以赴,她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事情一定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第294章 南海歸墟
在許悅樂問完之後,楊牧之開口回答道:“海眼即歸墟,傳說我國南海有一處海眼,深不見底,傾天下之水也難以將其填滿,西部直通天庭的巍巍崑崙山相對應,《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了在渤海之東的茫茫大海上還有一個無底之谷,它有一個極富象徵性的名字歸墟,根據神話的說法,世界上宇宙間各條河流,甚至連天上銀河中的水,最後都彙集到這原始而神秘的無底之洞裡,但歸墟里的神奇之水,並不因此而有一絲一毫的增減,因為它是匯通上層宇宙(天庭)和中層宇宙(大地)的心臟,歸墟與崑崙分別位於中原地帶的東方與西方,這一鮮明對比,實在令人驚異,它們的象徵含義,我們今天尚未完全清楚,事實上對它們的解釋目前多從地形方面著眼,尚未從古代中國原始靈魂的角度予以探索,《山海經》提到歸墟是少昊之國,而少昊的神格儘管複雜多變,主要則是東方夷人鳥圖騰部落的百鳥之王,他有金神的成分,但以海神為主,特別是在仙話化的神話中,晉代人所敘說的有關少昊誕生的事蹟很能說明問題,相傳,少昊神的母親皇娥,在窮桑的滄茫海面上,遇到了白帝之子(白帝正是金神)他們泛於海上,遊漾忘歸,過著超乎人世又入乎人世的生活,結果生下了少昊,金神位於西方,而海神則位於東方,於此,少昊神格的二重性已有所透露,在神話地名上,這些二重性同樣有所表現,崑崙之墟和歸墟的墟字,義正相反,《說文解字》釋墟為大丘也,這是墟的原始義,與崑崙之墟正相契合,但墟還有大壑(即大山谷)的含義(見《康熙字典》)這些二重性、乃至多重性,正是中國上古神話從字裡到行文,從情節到角色的普遍特徵,與此發展近乎同步,成書於晉代、託名於列子的《列子。湯問》篇,對歸墟作了更詳盡、也更富仙話色彩的報道,根據這篇報道,歸墟距離中國更遙遠了,它隨著更為奇異的夢幻之翼,飄渺於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的地平線之外了,此外,海與山的合流,成為歸墟神話的新特質,在遙遠東極的無底之海,平空聳起了五座神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這些山,上下週旋三萬裡,山間相距各七萬裡,每山平頂達九千里,這是崑崙山在東海之外的翻版,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王幹)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這是一個較之西方式的天堂更好等級制、也更為自由的洞天福地,這裡所有的居民皆是聖仙之種,他們每天在山與山之間作各樣跨海凌空的飛行和不拘形跡的自由交際,關於他們的生活,還有一段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說在遠古之先,這五座仙山相互獨立,各個沒有根底,他們飄浮在汪洋之上,常隨波潮上下往返,這種狀態與我們的地球在太空中的處境出奇地契合,這是否在海市蜃樓的一般含義之外,還意味著初民對人類的大生存環境,有一種穿透表象的靈性直覺,據晉人記載,有一天,仙山的居民對大環境的遊移不定切感厭煩,他們向宇宙的至上之神集體投訴,帝(這稱號早在殷代已見文獻)唯恐宇宙東部的神山流移到西極,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所居,就派人面鳥身的北海之神禹強(禹強的鳥身表明他的東夷淵源,這與少昊神的東方要素是一致的)驅使十五頭巨鰲分為五組,分別用頭頂住山基,穩住了五座神山,它們受命六萬年輪換一次,此情此景,與鰲魚負地和鰲魚眨眼的神話相參證,可暗示神山即大地的原始觀念,負山,實為負地,這樣看來,在歸墟神話的仙話化了的身影后面,可能隱藏著較崑崙神話更古老的創世神話的遺緒,但因現有材料不足,尚難於考證,但這可以暗示,上古神話曾經多麼豐富,如大地神話,當遠遠多於今日所存者,但好事總是多磨,正當這五座神山被穩住,遠古居民安居之際,生長在龍伯之國的巨人種族(據晉張華《博物志。異人》轉引古籍《河圖玉版》的記錄,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很可能這是類似希臘神話提坦巨人族的遠古神怪之族。)蠢蠢而動,入侵歸墟,他們舉足幾步就跨到了神山邊,放下釣鉤,一下子釣走了六隻神鰲,致使岱輿、員嶠失去了羈絆,各自飄流到北極,沉入了汪洋大海,數以億萬計的遠古居民被迫播遷(即流亡)到其他地方,上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