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在洞裡面壁。我看師弟也在這禪房之中枯坐九年,不知是否已悟出了新的神功絕技?”苦海道:“佛門至高無上的是它的仁愛精神,而非神功絕技。只可惜小弟天資愚鈍,九年來僅僅悟到一些皮毛,哪裡識得佛法真諦。倒是讓師兄見笑了。”
苦難擺擺手道:“師兄我入寺已近二十載,師父他老人家除了傳授佛門經典,就是些奇門八卦之術,連所授武功也都是粗淺的健身之術。這《大乘真經》我和苦渡師弟都無緣拜讀,看來師父可是對你情有獨鍾啊!”
苦海謙遜道:“大師兄過謙了,小弟對那禪宗真諦尚遙不可及。到是師兄早已得師父真傳,小弟又怎敢望師兄項背。”苦難拍了拍苦海肩膀,微笑道:“師弟,你就別太謙虛了。你悟性高,又知書答禮,師父他老人家喜歡你。只是為兄尚有一事不明,還望師弟指教。”苦海忙道:“師兄有何不明之處,但說無妨。”
苦難見苦海一臉真誠,便毫無顧忌道:“師父既然對你青睞有加,那他老人家為何只傳師弟經典,亦或奇門遁甲之術,卻從來不教師弟武功呢?要知道師父可是佛道雙修的高人,世上沒有幾人比得上。”
苦海不由想起了被江寒玉逼迫學武的往昔,那點點滴滴彷彿還歷歷在目。一股愁苦湧上心田,他閉目沉思了片刻,方道:“師父不教,自有師父的道理。何況苦海塵緣已盡,四大皆空,要那爭強好勝的武功又有何用?還是吃齋唸佛來得太平。”苦海的平談讓苦難有些失望,他開始覺得,苦海真的只是個無所求的和尚,根本不會有所作為。
苦難想想還是有些放不下,於是問道:“那師父有沒有交給你什麼特別的東西?”苦海笑道:“當然有了。”苦難眼睛一亮,忙追問道:“是不是一張地圖?”苦海正色道:“不錯,正是一張能夠帶小弟脫離苦海的地圖,一顆無所求的禪心。”
『:』
第四章各修其道第三節
更新時間2011…2…2123:47:11字數:4509
苦難倍感失望,幽幽道:“看來師父真的是要將一切都帶入黃土之中了。”苦海道:“既然人是從無到有,自然也會從有到無。何況擁有隻是一種感受,而非永恆。大師兄悟道近二十載,難道還有什麼看不破的嗎?”
“沒沒有,我只是”苦難的話還沒有說完,苦渡就走了進來。他先朝苦難行了個禮,然後朝苦海比畫了幾下。多年的相處,苦海早已熟識苦渡的意思,當下便應道:“既然師父叫我,苦海這就前往。”轉而對苦難道:“大師兄稍坐,小弟去去就來。”苦難道:“你快去吧!別讓師父久等。”苦海忙隨著苦渡朝大雄寶殿而去。
苦難目送兩位師弟離去後,立刻東張西望起來。他翻箱倒櫃四處折騰,也不知道在找什麼。小小禪房,陳設簡單,原也沒什麼可尋之處。苦難翻上房梁看了看,這才失落而去。
大雄寶殿的禪堂裡,一盞青燈,兩杯苦茶。了塵大師和苦海盤膝坐在蒲團上,各自唸誦著經典。大約過了兩柱香的時間,了塵大師才開口道:“苦海,經過這九年的修行,你可有何心得?”苦海道:“弟子已拋開凡塵雜念,不再苦惱,不再迷惘。譬如世間一切繁華利祿,就好比過眼雲煙,皆不如弟子心中的青燈黃卷。正所謂,一顆禪心向月明,兩袖清風好修行。”
了塵大師淡淡道:“一個人剛開始修煉時,他看山是山,望水是水。當他修行到一定境界時,就會看山非山,望水非水。但當他更上一層樓時,心中又會無山無水。可若是他還能再進一步的話,那時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只是這時的山與水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和天地萬物融為一體。他即是山水,山水即是他。苦海,你是個有大佛性的人,只是還看不透這世事滄桑,更達不到應有的境界罷了。”
苦海好生慚愧,拜服道:“師父宏智,明見萬里。弟子縱然窮畢生心血,亦難及萬一。”
了塵大師緩緩道:“太過謙虛,就是虛偽。苦海,你一味想用佛法化去造下的罪業,就難免會一葉障目,不識泰山。想當年,傅大士在嵩山上遇到一位天竺來的嵩山陀。那嵩山陀對他說:‘我和你過去在毗婆尸佛前同有誓願。現在兜天宮中,還存有你我的衣缽,你到哪一天才能回頭啊!’傅大士聽後很茫然,於是嵩山陀叫傅大士臨水照影。傅大士看見自己頭上有圓光寶蓋,因此頓悟前生,於是說:‘爐韛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多病人。救度眾生,才是急事,何必只想天堂佛國之樂呢!’從此,傅大士就按照自己的這個願望去行事,不走避世出家的高蹈路線,開劈了禪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