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頁)
梅歟�綰穩ピ順鏑♂�樟恕!�
趙光義的話雖有一定道理,但卻令苦海難以接受。只見他長吁了一口氣,接著搖頭道:“王爺一家之言,又何必上升到天下危亡的高度,請恕貧僧不敢苟同。貧僧只想問問,像公孫伯這樣的英雄,為國為民做了諸多貢獻,王爺認為他真會謀反嗎?”
“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到假時假亦真。”趙光義曲指敲著茶几,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接著又侃侃而談道:“天家有時為了鞏固政權,不得不殺一儆百,罪及功臣。須知,臣強則主弱,姑息則生禍。當今天下正值亂世之秋,政權更迭猶如家常便飯,各種勢力更是盤根錯節,彼此間打打殺殺,弄得沃土成瘠,百姓流利。難道這些是大師您,願意看到的嗎?”
苦海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悲哀,只得沉聲道:“有些人看上去道貌岸然,口口聲聲為的都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但骨子裡想的卻是如何封妻廕子,彪炳青史。貧僧希望王爺能引以為戒,切勿失信於天下。”
趙光義含笑道:“大師教誨的是,但歷史終究是勝利者蘸著別人的血淚,寫就的功勞簿。這其中的是是非非,又有誰能夠真正知曉?”他說著撫須一笑,又道:“大師乃世外高人,一時看不透這個中奧妙,亦是無可厚非。只是要想推動歷史前行,本來就要有人做出犧牲。”
苦海嚴詞道:“所以王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身居廟堂,視黎民百姓如草芥,弄天地乾坤於股掌乎!”
趙光義搖頭嘆道:“大師終究太過心慈仁善,是以難明天地萬物。依光義看,大師唯有放下善惡,妄念愛憎,方能領悟造物之妙,進而修成正果。”
苦海心知再說也是無用,隨即告辭而去。其實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洗禮,一次浸淫在混沌世界中的洗禮。現實的不公與殘酷,讓苦海再一次深受打擊,同時也使他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
第二十章英雄末路第六節
更新時間2011…5…2720:00:53字數:4860
待到起更早朝,王懷志與石守信再次進宮面聖。大慶殿上,百官朝拜,山呼萬歲。乍一看去,一個個峨冠博帶,道貌岸然。大太監王承德高聲宣奏道:“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石守信出列道:“啟奏皇上,護國將軍一案,內中蹊蹺甚多。還望皇上責成大理寺查明真相,再做定奪。”曹彬跟著出列道:“皇上,公孫伯一案人證物證俱在,其謀逆之心昭然若揭,當判斬立決,並誅滅三族,以儆效尤。”
高懷德啟奏道:“還請皇上念在護國將軍多次救駕有功,並鎮服武林多年,先查明真相,再定罪過不遲。”潘美跟著道:“皇上,公孫將軍功勳卓著,這是有目共睹之事。只是身為臣子,再如何有功,也不能與江山社稷相提並論。公孫伯一案,正是其情可恕,其罪難免啊!”
慕容延釗等大臣相續出言,但明顯地分做兩派,一時間爭論不休,各持幾見。
“朝堂之上,豈容爾等喧譁。公孫伯一案,朕自有公斷。”趙匡胤面色陰沉,當下喝止了喋喋不休的爭論。群臣不敢多言,紛紛入列靜候聖裁。
趙匡胤虎目環視眾臣一週,然後將目光定在了宰相趙晉的身上,問道:“公孫伯一案,群臣各述己見,眾說紛紜,惟獨愛卿三緘其口。朕想聽聽,愛卿有何高見?”
這趙晉老成持重,胸懷心機謀略。先前一直未開口,那是因為他已經揣測到了趙匡胤的心思。他看出趙匡胤已動殺心,即便公孫伯真的無罪,趙匡胤也會殺雞敬猴,震懾群雄,於是靈機一動,模稜兩可道:“皇上的意思,就是臣下的意思。還請皇上乾綱獨斷,早做聖裁。”
趙匡胤暗道:“趙晉啊趙晉,你果然老謀深算。想把殺功臣的罪名推得一乾二淨,讓朕一個人來擔待。”趙匡胤心裡犯嘀咕,覺得自己的賢明不容染上汙點,於是又徵求趙光義的意思道:“不知皇弟對此案,有何看法?”
趙光義斜眼瞟向趙晉,暗道:“好一招順水推舟,既然你能將責任推給皇上,那本王自然能推給百官。”他心裡一盤算,便道:“皇兄明鑑,這謀反之罪,罪無可恕。但公孫伯一案非比尋常,如何定奪,臣弟不敢妄斷,還是進行廷議,讓百官來裁決的好。不過就算公孫伯有罪,姑念其有功於朝廷,有功於社稷,還望皇兄酌情處置。”
這趙光義果然厲害。他一面宣告謀反罪在不赦,並要群臣來裁斷。而另一面又替公孫伯求情施恩,算是全了義名。趙晉嘴角掛笑,暗暗朝趙光義豎起了大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