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1/4 頁)
李煜沉吟片刻,淡淡道:“江湖春,蟲蛀玉柳方知瘟。江湖夏,周後再嫁入誰家?江湖秋,風花雪月一朝休;江湖冬,金殿玉樓轉頭空。”施意聽完搖頭道:“一聽便知先生世居大家,沒在江湖走動過。說得南轅北轍,文不對題。該罰,該罰。”
江永清見李煜眼中噙淚,便知他又想到了傷心往事,於是勸解道:“施先生說得不錯,李先生的確沒在江湖走動過。既然如此,我看就罰三斛算了。”李煜以袖口抹了抹眼淚,痴笑道:“讓諸位見笑了,鄙人認罰。”他說著滿飲了杯中酒,跟著輕咳了幾下,又自斟自飲了兩杯,還待再飲時,卻讓江永清阻止了。
“李先生不必勉強,開心便好。”施意勸完自己行起了酒令:“江湖春,誓以刀劍換人生。江湖夏,亂世爭雄誰甘下。江湖秋,落得殘軀葬荒丘。江湖冬,難得到頭叫老翁。”江永清頷首道:“妙哉!人生最難得的,莫過於承歡膝下,含飴弄孫。先生此番感慨,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施意自得地唱道:“你有刀,你有劍,你有本事就犯賤。莫要爭,莫要念,好心勸你當糞便。說你精,說你靈,到頭吃虧又不行。江湖路,不太平,痴兒也夢霸武林。要當心,看得清,別到閉眼說良心。”這廝唱完喝了門杯,旋即拍著船舷道:“輕舟已過萬重山。”
公孫婷用食指蘸著酒於桌面寫道:“江湖春,多少豪傑把名爭。江湖夏,痴女成怨恨不嫁。江湖秋,為全忠義把身囚。江湖冬,一曲未終已隨風。”李煜讚道:“好個淡薄名利的女子。”
公孫婷笑了笑,接著寫道:“溪邊小草誰人憐?亂石灘頭君不見。牡丹自來多疼愛,翠玉亭上把卿戀。明月下,重宇間。世人奔波圖安逸,不識逍遙乃心恬。小夫妻,淡名利。寧往千山拾野趣,不做世上薄情人。”他唱完喝了門杯,最後一抹桌上字跡,站起來做了個扶帽撐篙的動作。
江永清笑道:“拙荊說的是‘孤舟蓑笠翁’,還算切題。”李煜和施意連聲叫好,紛紛舉杯共飲,自是不在話下。
施意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帛包裹的小盒,慎重地放在桌上道:“山人身上有件稀世瑰寶,奈何世間無人能識,正好拿來與三位高士共勉。”江永清心中冷笑,嘴上卻道:“我三人雖是山野粗人,但對真正的稀世瑰寶,還是有些鑑賞力的。施先生還請開盒,讓我等一睹為快。”
“此乃山人家中傳世之寶,世上絕無僅有,三位若是識得此物,那便是施某的知音了。且看。”施意十分得意地解開錦帛,露出只精緻的鏤雕象牙盒。他小心翼翼地開啟象牙盒,頓見異彩飛出,絢麗奪目。江永清三人定睛一看,發現是塊黑得發亮的玉石,深邃而迷人。
李煜一見此物,當即拍案叫道:“色黑,狀如貓眼。這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玉皇石’?鄙人曾經在野史中看到過一段記載,說唐太宗李世民於泰山遇仙,得贈此寶,才最終在宮廷爭鬥中戰勝了太子李建成,成為千古帝王。後來也正因為唐明皇李隆基失去此寶,才導致了安史之亂,差點國土淪喪。只是這鎮宮之寶至從失落後,便如石沉大海,不知去向,卻如何落到了先生手中?”
施意得意洋洋道:“不錯,不錯,這便是那塊世上絕無僅有的‘玉皇石’,先生果然好眼力。當年此寶莫名失蹤,掀翻了整個長安城也未找到,唐明皇為此還殺了許多人。其中有兩種傳言,一說是被外盜和太監合謀偷了;一說是因李隆基荒淫無度,被大仙收了回去。其實都不盡然。施某祖上當年便在宮裡當太監,親眼看見李隆基和楊玉環瑤池戲水,不曾將此寶遺落池邊,而被覬覦已久的太監總管拾到,偷帶出了宮。我祖上跟出宮後,見其被人追殺,混亂中拾到寶貝,從此隱居深山,不再出世。”
公孫婷百思不得其解,看著江永清比劃道:“這石頭比咱們看見的那顆‘大地之心’,那可差太多了,居然會是曠世奇寶?”江永清腦海裡飛快地閃過一個念頭:“此人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既然他的狐狸尾巴已經露出來了,我到要看看他耍什麼把戲。”
李煜拿起“玉皇石”不住端詳,並如痴如醉道:“簡直太美了,太神奇了。想不到鄙人正值落難之際,還能見到此寶,實在是三生有幸啊!你們快看,裡面居然有隻眼睛與我對視,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江永清打斷道:“李先生,可否讓我欣賞一下?”李煜愛不釋手地將“玉皇石”遞給江永清,還囑咐道:“江大俠好好看看石頭裡的眼睛,只要你一眨眼,它也會跟著眨眼,簡直是活靈活現。”
江永清將“玉皇石”放在眼前一看,發現石頭裡果然有隻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