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頁)
鬼’,出入險惡之地時,用此法可以勇氣倍增,兇邪避讓。‘水’,驅散心神不淨之氣時,寫此字,可以阻止心生邪念或無緣無故地怨恨人,使得心身爽快而發揮正常功力。‘大’,萬事大吉時,遇到好事順事用此法便會喜上加喜,任務順利,忍者的奧秘就在於開朗、快樂並且富有堅強的生命力,沒有這個特點,忍者早就滅亡了。”
鍾道臨輕輕點了點頭:“很有意思,這是用物質來激發精神潛力,跟小弟的中途域外苦行僧以精神勘破物質雖然相反,想起來還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小弟修煉的道法是從內至外,這些忍者是從外向內罷了,那‘五體’又是指的什麼?”
墨白看了看天色,察覺到傷勢已經基本痊癒了,不想耽誤路程,簡單道:“就是‘導引’,‘針’‘目’,‘疲’,‘意’五體,比如‘吹針術’和‘含針術’與滅影極“羽衣石宮門流飛針法”,就是運用一根細針擊敗並列而坐之敵的可怕暗器術,其餘的路上再慢慢講,趁著夜晚天氣涼爽,不如你我現在上路如何?”
鍾道臨對墨白的提議深感贊同,時下月掛中天,盈月已滿,離中秋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如不抓緊時間趕路,很可能就會耽擱到自己的行程,雖然心中對阿里所講的《古蘭經》很是擔憂,可畢竟不願意捨近求遠,不顧目前,欣然從湖中站起身形朝湖邊走去,一邊穿衣一邊將路上所遇到的事情說與墨白。
從湖中立起身形的墨白功力盡復,一邊運功蒸發掉衣服上的水氣,一邊靜靜地聽著鍾道臨的敘述,騰騰的白氣從他的身上不住冒起,就像剛出籠的熱包子一樣渾身冒煙,衣服轉眼就幹了,等聽到鍾道臨說到《古蘭經》原本的時候,也是一皺眉,道:“對於千千萬萬色目人來說,這不是件小事兒,小臨怎麼看?”
鍾道臨彎下腰將地上的零碎東西收入懷中,淡淡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種事情你我暫時都幫不上忙,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吧!”
“嗯!”
墨白點了點頭,將長髮上的水擰了擰道:“我們先找到秦皇古墓再說吧!”
他其實對所謂的《古蘭經》並不是太感興趣,畢竟這種在他看來邪門歪道的教義,碰上了不起意想著怎麼毀掉,就已經是看在鍾道臨的面子上,塵世之中萬千宗教信仰錯綜複雜,多幾個少幾個又算得了什麼,對他而言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順利得到古墓內的物件,只是顧及鍾道臨的感受才這樣說罷了。
當下兩人不在多言,簡單的收拾一下便重新投入眼前這似乎永無盡頭的沙海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驪山下的秦始皇陵舉世皆知,《史記》明文記載的只有李斯一人主持修建,可始皇三十七年李斯就報告嬴政陵已經遣七十萬人建得差不多了,然而李斯任丞相已是始皇三十五年的事了,離魔門害死秦始皇只有三年,那麼在此之前陵園工程的主持者究竟是誰呢?
一直以來鍾道臨都對秦始皇要修建工程那麼大那麼多的陵墓都感到不解和疑惑,可以說每個陵墓的構建絕對不亞於金字塔,光驪山封冢就高五十餘丈,它甚至比埃及金字塔修建的時間還要長八年。直到現在都沒有哪個盜墓者能夠開啟主陵,因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開。
一千多年後的盜墓人士開啟不了一座實實在在的陵墓,聽起來可笑,卻是事實。
墓上築享堂始於殷代,歷代國君及皇族十分重視墳墓的形制,秦代的造陵觀念是“依山環水”,這對後代建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漢帝陵如高祖長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環水";的風水思想選擇。
要不是醉道人與墨白都堅定的告訴鍾道臨《無道經》下篇存於古樓蘭的秦始皇陵,他怎麼也不會相信那麼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能被李斯看中,可“秦皇陵墓九十九處”卻是一直流傳著的訊息,又不由得鍾道臨不信。
根據墨白講,當年嬴政背棄誓約,在驪山被魔門一女攔住責問,始皇盛怒之下招來禁衛軍圍剿,被她從容斬殺過百後吐了嬴政一臉口水離去,這樣秦始皇很快生長了一身的爛瘡,到沙丘時已經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的嬴政對扶蘇交待,死後一定要埋入驪山,以謝負魔門咒約之罪,誰知道後來魔門掌書李斯利用次子胡亥篡帝位,誅殺了長子扶蘇,導致現在都無人知曉秦始皇這位千古一帝的屍首究竟在哪裡!
“秦皇掃**,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