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邊,竟然看不到一點銜接的痕跡,外表奇特而內裡華貴。實在是難得啊。而這機括的設計和製造也是十份的精巧,以魚眼和魚尾同時作為機關,端得是巧奪天工。”
“郭子儀戎馬一生,直至八十四歲高齡方才卸甲,對大唐王朝鞠躬盡瘁,保得大唐江山安寧二十餘年。歷玄、肅、代、德四帝,兩度入拒,屢建奇功,滿門富貴,後代多為皇親國戚,爵至公侯者眾多,卻安於天命。史傳郭子儀大壽,子女皆往拜賀,七子八婿滿netg笏,帝恩之盛古今罕有,也只有他能夠當得起皇帝如此的信任了。”
“天下兵符萬千,能夠不分而持之的卻是僅有這一枚,說他是古今天下第一兵符,也是一點都不為過的。這魚符上並不見“合同,二字,背脊處也沒有騎縫的銘文,又有如此精巧的機關鎖合,果然與古籍所記載的一樣。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它在泥土破爛之中混雜了千年,從來沒有被人現或者找到,小夥子,你真是好運啊。”
張沐畢竟不是打小就開始入行的,雖然一直以來學習都很努力,但是她從學習收藏開始,到現在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對於很多的典故還不甚瞭解。
聽了老者的話,就問張辰:“小辰,什麼叫1七子八婿滿netg笏,啊?”
她這一問,了許多在場的人也是豎起了耳朵,想要聽一聽。全民收藏歸全民收藏,但是並不代表所有愛好收藏的人都是行家,甚至連那些擺攤設點的小販,也多是二把刀,平日裡以兜售假貨騙人為主業,手裡沒什麼真正的玩意兒。
張辰對於張沐的問題從來都是在第一時間解答,笑了笑,答道:“正如這位老先生說的,郭子儀一家子都深受帝恩,子孫裡邊娶了公主的就有好多個,還有做了皇后的,那是真正的滿門富貴。“七子八婿滿netg笏,說的就是郭子儀過大壽的事,當時郭子儀有七個兒子和八個女婿一起來給他拜壽。這些人都是做官的,進門就要把笏板先放下,十五個人的笏板都放在那裡,一下子就把netg頭都擺滿了。”
“後世的很多詩詞、戲曲,甚至是大鼓書,都有這麼一段,京劇、
越劇、黃梅戲、崑曲之類的都有《滿netg笏》這一出;還有很多的民間藝術,像是年畫、木雕什麼的,也有這個題材:也有人以“象笏堆netg,蟬冠滿座,來形容的。”
張辰說罷,看著那魚符搖了搖頭,又道:“這郭子儀一家算得上當時最大最鼎盛的皇親國戚,和皇室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當時的唐朝政治處於不太穩定的階段,宮廷政變此起彼伏,唐代宗能夠登上皇位,就是因為受了宮廷政變的惠。他面給郭子儀這枚魚符,讓他在事關天下社稷安危的時候,站出來主持軍隊的事宜,我認為就是想要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他深知政變的厲害之處,正所謂沒有軍權就沒有王權,只要軍權在手,就會有無數的人才來幫著他打理江山社稷,但是這軍權確實要交在最最信任的人手裡。”
“皇帝對郭子儀的信任,先要歸功於郭子儀的能力,在當時的大唐朝,郭子儀是最為能征善戰的,朝堂裡又有不少他的門生故吏,但是他卻安於老老實實做一個臣子,這是很難得的一種品質。其次他又是皇帝最大的親家,牽瓜扯蔓的關係無數,尤其他的一個兒子還是皇帝的女婿,就是為了這個,他也會多出一份力的。”
張沐最早喜歡上收藏就是因為故事,所以一直以來,張沐對於名人典故之類的東西最是感興趣。別小看這麼一個小小的典故,萬丈高樓起於壘土,一旦由此延伸開來,能夠得出的資訊可以乎想象。
那位老者聽了張辰的判斷,也是由衷地點頭贊同,把手裡的魚符交還給張辰,笑道:“小夥子不錯啊,年紀輕輕就能夠有這麼一番見解,僅僅靠著這一枚魚符和上邊的幾個銘文,就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分析入微,抽絲錄繭,把道理條框說的如此清晰明子,我看這年輕一輩中,再無第二人了。”
說著又向張辰伸出自己的右手,道:“老朽姓褚名風,在這行當裡mo爬滾打了幾十年,你是我所見最出sè的年輕人。老朽今天就是衝著這魚符來的,不成想還是晚了一步,該是無緣吧,如不嫌棄,我們來個忘年之交如何?”(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1a。
第一五三章 遊艇會
張辰還真是沒有聽說過收藏圈裡有個叫褚風的高手,但是看眼前老者氣度不凡,應該不是普通人,能夠看得出這魚符的奧妙,眼力上更是一流了。這樣的一個人應該不會是默默無聞的,回去問一下師伯或者太師叔,必定能夠知道這老者的身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