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3/4 頁)
在就更沒有必要去惦記了,自己對這些東西連一知半解都沒有,就是發給自己一大塊,也翻不出個所以然來,找那個麻煩幹什麼呢。
為了採挖河chuáng下面的毛料,這條小河已經被宋武強行改道了,那片柙鎰煌斑岩就是因為給河水改道才挖出來的。河chuáng下面的毛料已經全部挖空採盡了,在原來河chuáng的南側,建起了一排大倉庫,所有從河chuáng下面挖出來的石頭,不管是不是翡翠毛料,已經全部都進了庫房,暫時沒人看著也不用怕有人偷了。
其實也不會有人去偷,現在僱用的都是國內來的工人,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給他一塊他都不一定願意帶走。開玩笑,從這裡到市區都是山路,蜿蜿蜒蜒的超過了一百五十公里,就算一路都是勻速的跑步前進,也要近十個小時的時間,有誰會傻到揹著一塊石頭前行一百多公里的嗎。
深山老林裡幹了這麼長的時間,工人們也都有些悶得慌了,張辰給所有人都放了兩天假,分兩撥去到市區玩一玩,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民情和異域的中華文化。他自己和宋武也帶著一半的護衛隊員去到了市區,好好玩上兩天,剩下的護衛隊員和這一半的隊員相互換崗。
陪著宋武在英帕爾玩了幾天,又回到山區走了一下其它幾座山頭和林場,順便看看是不是還會有什麼讓人驚喜的發現,不過很可惜,這次真的是沒有任何值得欣喜東西來滿足張辰的貪yù了。倒是下面有柙鎂煌斑岩的山頭上那些木材還算不讓人失望,這些木材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雖然長勢很不給力,但品質卻是有些奇特,硬度和密度要比河chuáng南邊的還高很多,已經遠遠超出了木頭的範疇,算是一個意外的發現吧。
只是這些木材的數量有些太少了,加在一起不超過五千棵,而且沒有一棵樹的高度在十米蜒上的,大多數都是隻有五六米的高度,直徑更是小的可憐,最粗的也就三十多公分,唯一可取的就是極其高的品質。
這麼奇怪的地貌和環境,又是珍貴的樹種,生長了超過千年甚至幾千年才有了這麼一點成sè,這麼多的特殊條件和在一起才得以生出這些木材來。張辰特別交待宋武,這些木材一定要單獨存起來,包括樹根在內也不要流失了,這樣的怪異木材今後怕是不會再有了。
礦藏的開採工作量並不是很大,卯足了勁兒乾的話,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不多就能完成了。張辰在曼尼普爾待了十多天,交待好了宋武之後,就要返回京城去了。
回到京城,家裡五個女人正準備晚飯呢,習慣一旦形成的時間久了,就會演變成必然,張辰每次出門回家,張湄一家子和張法一家子都會來給他洗塵,親情味兒相當的濃。
飯後,一家人一邊喝著茶,一邊聊聊天。董老就等著張辰回來有事和他說呢,喝了一口茶,問道:“小辰,你現在已經算得上古玩行頂級的蟲兒了,在國際上都有很大的名聲,這和你自己的努力是息息相關的,但是你也不能懈怠下來,活到老學到老是千古不變的至理,你千萬不能學你四師叔,只顧著忙其它方面的東西而把本行丟了。尤其是你還有唐韻這麼一個事業,這個和收藏是密不可分的,必須得時刻關注收藏界的風向,你來說說你對現階段〖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看法。,
張百11活著的時候,董老都會在每次見面的時候考考他,自從張百11過世,董老更是擔起了教育和督促張辰的責任,絕對不會讓這朵公認的奇葩半路凋零了,這既是對師門的負責,也是對張辰這個侄子的關愛。
張辰知道董老一定是有意而為之的,提醒他不要因為做買賣而忘了自己的本行,同時也是要考考他,看他這段時間以來有沒有忽略了學習。張辰肯定不會忘了自己的本行是什麼,他一直以來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如果連本行都丟了,那他也就沒什麼前途了。
給大家發了一排煙,笑著道:“現在〖中〗國藝術品在收藏市場上已經逐漸火起來了,全世界的收藏家都在關注〖中〗國藝術品,這點從拍賣市場上就能看出來。去年春拍的時候,宋徽宗的《寫坐珍禽圖》就拍了兩千五百多萬,米芾的《研山銘》差一萬就到三千萬了,一件宋代緙絲都買到了近八百萬:今年更是厲害,一隻小小的清嘉慶金地粉彩執壺都拍到了兩百多萬,殘損了的成化天字罐也買了上千萬,尤其是那件永樂青huā綬鳥荔枝紋大盤,都是兩半的了,聊在一起居然也買到了近千萬。這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收藏市場的興盛和繁榮,但也不是沒有炒作的嫌疑,畢竟古玩的升值空間已經是明擺著的了。收藏市場逐漸興旺,有錢人越來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