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1/4 頁)
。此時,印軍主力要末在西線與中巴軍對峙,要末在東部與華軍激戰,中部平原的廣闊土地上僅有不到50個旅。
面對繼續推進的同盟軍,新德里糾集了中部地區最後的正規軍35個旅及後備軍43旅約67萬人與華軍在阿里格爾東面70公里處發動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會戰,雙方出動1300架戰鬥機和700輛坦克裝甲車輛進行決戰,41萬同盟軍激戰3天於9月2。日成功殲滅印軍西集團12萬人,隔斷了阿格拉的印方援軍。
9月21日,失去戰鬥決心的新德里透過俄羅斯請求停戰,但遭到了言辭拒絕,北京表示,印度只有無條件投降才能解決問題。9月27日,同盟軍玫克阿里格爾,殲滅印後備軍11萬,南線第8集團軍也北上佔領齋蒲爾,新德里與中部和南部的地面聯絡被隔斷。
10月2日,從西線戰場上撤退下來的印軍主力43個旅到達新德里,準備逐步撤退部隊做最後決戰,中巴軍偵察到情況以後立即發動反擊,但被印軍剩餘部隊拖住。
此時,印中央政府實際控制區僅剩5個邦,雖然中南部的多數地區還沒有被同盟軍佔領,但是由於地面聯絡己經喪失,新德里失去了後勤補給也失去了與南線美軍的通道。
10月6日,被包圍的新德里面對巨大的戰爭需求無法繼續支援戰鬥,遂向同盟軍提出最後的停戰要求,並威脅將投放核武器與敵人同歸於盡。但這話一說出來不僅遭到了俄羅斯的嚴厲斥責,歐華也表示,任何敢於使用核武器的行為都將遭到最嚴厲的懲罰!
10月10日,新德里回覆俄羅斯人,表示願意無條件投降但要求戰後保留印度國土完整性並由歐洲人為擔保,北京直接給予了拒絕,但同時表示將在戰後分割土地時“充分考慮到印度教徒的利益”。
得到保證的新德里最終於10月11日19點宣佈無條件向華歐投降,非美軍控制區內的190萬印軍先後放下武器。
10月12日,美軍在破壞印方陸軍裝備並將控制下的空海軍力量全部裹攜以後開始撤退,10月19日,同盟軍佔領印度大陸南端的科摩林角,最後宣佈勝利。
10月22日,同盟軍要求印國大黨上臺組織“臨時政府”,談判解決相關問題。役有參加實際戰爭的歐洲聯盟也要求作為戰勝國來分贓,俄羅斯人則表示不滿,三方最後達成了一致性意見,南亞次大陸由中國全權代管,但俄與歐在印度將享有相等的權利。
2044年3月3日,曠日持久的和平談判結束,國大黨政府簽署最終文字,《東方同盟與德里斯坦、班加羅爾斯坦、博帕爾斯坦及維傑亞瓦達共和國關於恢復和平,結束戰爭狀態的協定》是這樣規定的:
第一,原印度國被一分為四,分別成立三個印度教國家即德里斯坦,班加羅爾斯坦,博帕爾斯坦和一個錫克教國家一濰傑亞瓦達共和國,永遠不得合併。作為保證,同盟將在上述4國駐軍(不多於)12萬,期限30年。
第二,由於原印度國非法發動戰爭,應給予參戰國家賠償,而鑑於戰火及在美資產的損失,同盟各國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印度人民的苦難,同意放棄戰爭賠償要求並認可其以土地作為補償,1。 1947年穆斯林佔51%以上的克什米爾地區和印度沙摸歸屬巴基斯坦(這是巴方堅持要求的條件,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安全感);2、卡提阿瓦半島割讓給中國;3、東部土地分成四塊,佛教徒佔據多數的地方依據地理遠近的原則分別歸屬緬方和不丹(多數土地當然被中國給了緬方),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地方由中國代管30年後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歸屬,穆斯林佔多數的地方歸孟加拉國,百里古裡附近地區全部歸錫金王國;4、尼科巴群島與安達曼群島分別割讓給中緬所有。
實際上土地獲得最多的是巴緬兩方,中國的收穫並不是很大。不過,雖然只有兩塊土地但戰略意義甚大,尼科巴群島和卡提阿瓦半島是前出印度洋和紅海的重要通道。對尼泊爾人的實際獎勵是,將在2051年正式成立包括不丹,錫金在內的同盟喜馬拉雅省,以尼泊爾為首府(其實,在這三國裡面,尼泊爾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都是最大的)。
印度遭受了重大損失,不僅是在政治上和國家安全上,國庫中的外匯實際上己經被華軍接管,1200億歐元的現金不僅彌補了戰爭損失還大發了一筆,同樣,在印度的6年佔領期間,北京先後掠奪了大約3000億歐元的現金。至於間接損失,實在不好計算,反正到2063年印度經濟才開始有了恢復性的增長,但此時俄羅斯人己經接手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