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人員的臨時居住和生活保障區。從辦公樓進入保衛嚴密的地下室,再乘坐電梯向下120米就是整個的臺北當局的臨時指揮所,這是60年代末期蔣氏花費了22億美元打造的地下“三防”指揮所,面積高達8000多平方米,設施繁多,有眾多的功能分割槽,可以提供1000人生存2年以上,可惜的是這個龐大的設施從來沒有開啟過,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4月20日以後,由於美國人的逐步介入,在國民黨高層的推動下,馬先生決定啟動這個絕密專案,把主要的高階官員和立法委員們都轉移了進來,同時也給聯合指揮部劃定了500平方米的辦公區。當然馬英久不能來這裡,領導人的身份使他得繼續待在臺北市的總統府裡面
秦總帶著一群“少壯派”軍官進入以後,沒有選擇地下室而是挑中了附屬樓三層作為大陸方面指揮部所在,二樓也被以參謀總長為首的北軍指揮部用來作為辦公點。
“少壯派”是北軍三個秘書指的大陸軍除了5個將軍後的40多個校官,軍銜大多是中校和上校,少數是大校。很不幸的是,已經穿著少將軍服的張羽也沒有逃脫秘書小姐們的評論同樣被她們稱為“少壯派的領頭人物”而倍受騷擾。
聯絡官的工作實在太零亂,才兩天就感覺不適應的張羽摩蹭了秦總如願以償地換了個海軍大校來接替自己,然後在聯指和空軍一起策劃M計劃。所以,張羽享受的是和秦總幾乎一樣的待遇——15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室,這可是讓其他將軍們嫉妒得眼紅的地方。
現在的時間是5月5日14點,三樓作戰室裡面巨型長條桌旁邊聚集著聯合指揮部的成員,左邊是聯合指揮部的北軍大員——參謀總長,空軍參謀長,陸軍參謀長,海軍副司令,右邊是揹著手來回踱著步子的秦總,手裡端著茶杯冥思的張羽,不時看著門外大廳的空軍作戰部長和海軍副司令,還有接替擔任聯絡官的海軍大校。大家都在緊張地默默等待著前方訊息的回傳,9個人聚集在一起立刻使本來還挺寬敞的作戰室顯得有些焦躁和不安的氣氛
M計劃是由空海軍共同提出的方案,即憑藉著颱風的絕佳機會採用複合手段攻擊,爭取重創美軍的一個計劃。對於這個計劃,張羽並不熱心,確切地說,是空海軍的攻擊力量和後續手段都不是很強大,計劃也不嚴謹和林肯號的情況根本沒法比。當時美國人雖然有也有兩艘航空母艦和陸基戰鬥機,但是地面部隊的防線已經被撕裂,美國人必須要用空中力量去照顧地面部隊,所以才被伊朗人突破。
而現在,可以用的手段無非還是戰鬥機,潛艇、彈道導彈,“最有創意”的是空軍還要求特分隊以大型運輸機為平臺用電磁炮先行打擊美國人的預警衛星。11顆衛星,要動用多少門機載電磁炮?況且第一顆第二顆被擊中,美國人不會變軌嗎?完全是臆測!而且,還有可能遭到美國人的反擊,等我們也沒有了偵察衛星,還怎麼和美國人拼?同時,美國人完全可以不管地面部隊,自然也就可以出動全部的可用機動兵力——大約500架戰鬥機來決戰,甚至在危急情況下還可以得到沖繩基地的陸基飛機支援,這可不是方案中1500架大陸和北軍戰鬥機就能夠對付得了的。
M計劃提給秦總進行內部研究,直接反對但並不熟悉空海軍作戰的張羽實在想不出好的修改意見,資歷淺薄的張羽自然也無法阻止方案的透過。結果可想而知,急需一場勝利來提高士氣和緩解對戰局進展批評的聯合指揮部在斟酌討論了一整天以後認定11號颱風是執行M方案的最佳時機。
看著聯指已經被“速勝和急勝”的觀念所籠罩,位卑言輕的張羽雖然深知計劃實在是太牽強了,也只能主動參與進來爭取獲得最大的戰果或者是——最小限度的損失。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令人不知道是興奮還是疑懼的訊息一點一點傳遞過來:5月5日11點,“布什”號向北偏西方向移動了90公里;13點,颱風從“布什”號擦肩而過轉向西南方向;13點20分,“布什”號出動大約兩個中隊的戰鬥機對基隆附近的第27集團軍進行攻擊;13點25分,第38集團軍在北軍的配合及前期已轉場過來的大陸軍陸基戰鬥機為輔助開始攻擊北港、臺南縣及楠西鎮的美軍和叛軍;13點30分,在仁愛潛伏了3天的第27集團軍第33師2個團大張旗鼓地以T99坦克為前導強行翻越中央山脈沿著“仁(花)蓮”公路順坡而下開始進攻,兵鋒指向花蓮;13點40分,潛藏在含流坪的第33師1個團與和社的北軍2個團分別沿著“含萬(榮)”路及“和玉(裡)”路開始進攻,以造成地面三路突擊花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