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婪稠收束心情,緊緊地跟著李催的步伐,朝谷外行去。
李催本想據谷而守,可一想到當日伏虎坡下慘遭暗算的那近三萬士車,他的內心就止不住地打顫。再加上糧草告蔡,不宜久戰,遂帶兵出谷,意欲與張遼大軍決一死戰!
李催完全是從自己軍隊出發考慮。這也是無可厚非,但卻正中張遼下懷!
張遼已經在伏虎坡上白等了三天,士兵們早就是怨言迭起,這下得知敵人就在前方山谷內,必然是拼了命也要衝進去!如果李催軍據險而拒,必然導致張遼大草死傷慘重!
可李催這率兵來進行決戰,是張遼再不敢奢望的事竟然成了真。這讓張遼不得不感嘆,連老天也是站在塔這一邊。
當然,這也不能怪李催小畢竟他是無法得知張遼大軍現在的境況的,更加不會知曉張遼大軍在伏虎坡上白白等了自己3天!
兩軍對壘,沒有任何多餘的話語,眼下已是不死不休的場面,再說也免不了一場惡戰!李催所部雖然形貌狼狽小精氣神卻是十足,在大敵面前,更是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齊心;反觀張遼所部,表面上看上去是戰意濃厚,可再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士兵們都是躁動不堪,竟隱隱有不可控制之勢。
李催全軍此番已是抱了必死的決心要與敵人抗爭到底,在原地結陣多久,見張遼率軍到來,立馬就發動了總攻!李催要趁張遼軍新到,還未成陣型之時,一舉進攻,殺他個措手不及。
張遼看著如潮水般襲來的敵人,心中沒有一點慌張,反而是笑出了聲。遙指敵人對身後的將士們吼道:“將士們,隨本將一同滅了這支殘軍!殺一”
“殺”
“殺”
將士們自打見了這夥殘兵,這心中窩著的一把火早就是到了臨爆發的邊界,此時見主將一馬當先地衝了出去,馬上就狠抽坐下戰馬拼命朝敵人衝去。
兩軍都沒有以弓箭開場,並不是兩軍互相配合,實在是兩軍都已經沒有了足夠的箭支。李催軍這一路逃亡,補給什麼的都已經是少得可憐;張遼軍則是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兩軍陣中只有寥寥幾支羽箭射向對方,但很快就湮沒在人海之中,甚至連一朵小浪花都不曾捲起。
張遼全軍皆為騎兵,卻不想事後發先至!雖然陣型由些凌亂。但是,這一股龐大的鐵流,連人帶馬狠狠地撞入李催軍中,頓時激起千層浪。
李催所部衝在最前的也是騎兵部隊,這兩支騎兵部隊一下狠狠地撞在了一起,立時人仰馬翻。在這狹小的空間內,馬上的騎士只來得及揮出手中的武器,要想收回,此時卻已經是極難。後續跟上的袍澤,對面敵人悍不畏死地衝鋒,一下子讓自己手中揮出的武器瞬間便湮沒在人海之中!
兩軍都義無反顧地往前衝,然後相撞。接著後面的袍澤繼續悍不畏死地前衝,撞在自己袍澤的身後,為自己的袍澤增加衝擊力!
彷彿瞬間,兩軍都失去了理智,只知道一味地往前衝。陣型,兵種間的相互配合,一切的戰鬥技巧,此時已是毫無章法可言!
一方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另一方則是心中憋著一股邪火,也是不要命地往前時。
兩軍的主帥此時即使能夠看清戰局,可也不敢妄下命令,敵人都已經撞進來了,如果自己退縮了,那自有敗亡已途!所以,他們非但沒有下令阻止,反而是在自己地帶動下,繼續狠狠地撞向敵人。
兩軍糾結在戰場中央,誰也不相讓,一時到成了再角力的兩員大漢!只要有一卻,那麼此人必將遭到敵人狂風暴雨般的後續打擊。
正如一開始所言,張遼軍隊都是騎兵,這撞擊之力還得算上坐下戰馬的衝擊力;而李催軍只有少量的騎兵,一開始還能與敵人相抗衡,可時間一長,敵人投入的軍力一增加,李催軍就有些招架不住了,隱隱有敗退的景象。
自己軍隊力怯,李催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他也沒有什麼辦法,此時拼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兩軍的實力對比!在絕對力量面前,所有的技巧都是空的!兩軍不僅兵種優劣相差甚大,而且在軍士數量上也差了三倍還多!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李催軍破釜沉舟取得的最大戰果了!
此時,兩軍還猶如兩名大漢在角力,誰也不願後退!只是,兩軍陣前計程車兵已是被兩股洪流夾成了肉餅。
這狹小的山谷,一時成了人間地獄。狹小的空間,容不得士兵們大範圍接觸,於是,身後計程車兵拼了命地往前擠,直接就導致了這另類的戰爭走勢。
兩員大漢的角力終於在僵持許久後分出了勝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