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刻鐘後,陳先生從內堂走了出來,他批閱了曾珏與曾玫的文章。曾珏雖久未遣學,筆力仍未減。而曾玫則是越發地顯現出她的聰慧敏銳來,文理通暢,且字字珠璣。
陳先生捋著白鬍子點頭稱讚著他們一對親兄妹。之後他又拿起曾致的文章看了看,反覆看了兩三遍,頗疑惑地問:“這篇文章是你剛才作出來的?”
“嗯!”曾致點頭,“鯤可以化為鵬,由水入天,因此我就想著,萬物應該都是可以變化的。”
陳先生再次閱了一遍,此文語句尚通順,字也達意,只是讀起來甚為咬口,卻頗含深意,志氣不小。
文為:鯤化鵬,棄靈淵縱身於雲天;蟲化土,任活身腐濁於靜土;貧化富,由艱樸養成驕淫;人化神,則由順民仙封世間主宰者!吾呼之,化武為文,化文為武,浩浩然然將粗質立於天地,掌乾坤!
叫他寫三百字,他卻揮揮灑灑地只寫了幾十個字。
陳先生心中難免憂愁起來,此曾致將來定做不了順民!
這時,曾敏雙手奉上自己寫的字,一臉期待地等著陳先生誇讚。陳先生十分厚道,自然不會讓她失望,對她的一手好字讚不絕口。
而對於寶菱的字,陳先生瞧了瞧,沒作任何品評,只是眼含笑意,道:“勤能補拙,盡力就好。”
致遠堂每日只有半日課,下午則由他們自己溫習。
寶菱回到明澈軒後,像往常一樣,搶著幹活。整個明澈軒都被她擦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
徐昌家的見侯爺看重寶菱,還讓她去上學堂,便不敢讓她多幹活。可寶菱自己非要幹,拗不過也攔不住,只好由著她去了。
寶菱知道自己來侯府是要伺候人的,怎麼能光吃飯不幹活呢。她才不會糊塗到,以為自己上了學堂並且與主子坐在一起,就真的當自己是主子了。
她記住了陳先生的那句“勤能補拙”,也記得侯爺那句莫辜負的話。每日夜裡,等徐昌家的與溫福家的回了她們自己的西北偏院時,寶菱就坐在油燈下,溫習文章,練習寫字,直到很晚才睡。
*
曾義恩這時在怡養軒埋頭整理政務要事,大管家徐昌進來了,說有要事商量。
“說吧,有何重要之事?”
“侯爺,近幾年來,我們安國越來越昌盛,街市上越來越繁華,明羅城的那些商鋪都快供應不上百姓的需求了。我瞧著府裡封存著那麼些銀兩,尋思著若是取出一部分去置換鋪子,做些時興的買賣,定能為府裡增加不少進項。”
曾義恩有些吃驚,他可從未想過這等事情,只道:“我們書香門第,怎能做那些商賈謀利之事?”
徐昌聽聞,將身子俯得很深,道:“侯爺,我有些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你都是老管家了,還這等謹慎做甚,有什麼話儘管說來。”
徐昌頓了頓,悠悠道來:“我們靖寧府歷年來能襲得侯位的只有一人,侯爺是獨子,自然是順利襲得侯位。而府裡現在已有三位少爺,將來也只能有一位少爺襲得侯位以承繼門第,那剩下兩位少爺,侯爺也得為他們的將來考慮不是?”
“我也曾考慮過,剩下兩位再不濟,謀個小官職也不算難,再加上家底豐厚,將來給他們各自分些,這輩子並不用愁生計。”
徐昌點頭稱是,猶疑了一下,又道:“不知侯爺可聽說三爺爺去世後,他的兒孫近年來已敗落到舉步為艱的地步了。”
“哦?他們不是一直在益陽城生活得好好的嗎?三爺爺去世後,可是留下了豐厚的家產給了我那幾位叔侄的。”
“侯爺的幾位叔侄不懂得生計,且鋪張奢侈慣了,這二十幾年來已把家產敗得差不多了。兩府多年不曾來往,他們也不好上門來求幫襯,還是周豐上次去益陽城辦事時,道聽此事,之後才回來告訴我的。”
“那你趕緊派人給他們多送些銀兩去。”曾義恩道。他心裡嘆著氣,沒想到這支分脈竟然混到這個地步。
“是。呃我給他們叔侄四家各一萬兩可好?”
“好吧,且先拿出這些,讓他們好生謀生計!”
“那咱府置換鋪子的事?”徐昌仍不死心,瞧著侯爺這時有些心動了,又加緊地道,“老話都說坐吃山空,我尋思著,即便兩位少爺將來也能謀得個小官職,可畢竟俸祿少頂不上什麼事,家產再豐厚,也會吃一日少一日,還是得有個長久之計才好。三爺爺家可是前車之鑑啊!”
曾義恩這才仔細思慮起來,許久才道:“管家思慮得周全,那就讓何管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