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 頁)
考試跟他們無關,那只是貴族們才能參與的事情。
毛老大和毛柱子都覺得王榜上兩則公告,只有吳王大婚跟他們有點關係,另一張透過考試選拔地方官,和他們這些普通百姓一點關聯都無。
多少年後,人們霍然回首,吳國全國人民的命運,恰恰是從那一張王榜開始發生了改變。
121
除夕的前一天;一支隊伍拉得老長的車隊從北門進入王都;這隊馬車與普通商隊不同,車隊中載人的馬車居多,拉車的不是騾子和驢子;是馬匹,而且載人馬車都是漂亮輕便的四輪馬車。
“這就是王都?”吳大十歲的兒子吳灃透過馬車車窗玻璃往外看。
“這城牆真高!”跟吳灃一起擠在車窗旁的是吳牧的兒子吳浩,三年之前,十二歲的吳浩靠著鄭鈺銘給的幾顆退燒藥撿回一條性命。
“終於到了。”霍思中放下手中書籍;伸了一個懶腰。
這隊馬車來自蔚山,車隊中有吳大一家、吳牧一家、霍思中、大壯老爹和幾個高等級工匠;許國名士王頡和他的弟子也在車隊之內。他們都是被鄭鈺銘傳召來的。
“城中在幹什麼?到處挖得坑坑窪窪的。”吳浩今年十五歲,一個月前剛剛拜了王頡為師。
“這是在開挖下水道,下水道里以後要放陶管排水。”霍思中湊到另一個車窗看清楚王都大街兩邊情況,馬上明白開挖溝壕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在改造王都的排水系統。
“霍兄懂得真多。”吳浩敬佩地看了一眼霍思中,他和霍思中雖然是同年,霍思中卻比吳浩明顯有見識。
“城市建設大同小異。”
霍思中是看著南埠從一個村子發展成一個小城市,如今那小城市還在急劇膨脹,相信兩年之後,那個只有千人的村莊,會變成有四五萬人口的中等城市。
霍思中對城市的理解,都來自鄭鈺銘的灌輸。
“王都還沒有我們那裡漂亮。”年齡最小的吳灃看清楚王都城內情況,不由大失所望。除了王都的城牆高大讓他驚歎了一下,王都城內百姓家的房屋還比不上南埠村人新蓋的樓房。
“哎,哪裡都沒有我們蔚山好。”吳浩跟堂弟發出共鳴,他最痛恨的是蔚山到王都的道路。
蔚山的四輪馬車雖然用了百年樹脂做的輪胎,輪胎處墊用了銅做的避震器,可是糟糕的道路還是顛人屁股發疼。達城到南埠的大道已經修通,如今騎快馬,或者坐四輪馬車去南埠,只要四十幾分鍾就能抵達,不像原來要花費三個小時,不但快捷,而且道路平整,四輪馬車行駛在那條大道上,車廂中的水杯都不會溢位。
“要致富,先修路,我想大人明年會先修路。”這是鄭鈺銘在南埠修建通往達城大道,經常嘀咕的一句話。霍思中為了牢記,還專門記在一本本子上,這本小本子,霍思中一向隨身攜帶。
車隊開進王都不久,如今爵位已經是士的陳蒙,正捋著他的山羊鬍子等在半道迎接。
從蔚山到王都走了五天才到,王頡身體雖然疲憊,但精神卻異常興奮。這次鄭鈺銘傳召他和弟子進王都,一是邀請他參加明年正月初五吳王笙的婚禮,二是想要王頡主持明年二月二考試的出題工作。
王頡自己只想從事傳道、授業、解惑,鄭鈺銘在達城設南學院的計劃,正好投了王頡心頭所想。而明年二月二的考試,更讓王頡心中高興。
王頡開始想走仕途實現自己的理想。帶著門徒周遊列國時,王頡很希望各國諸侯能接受他的仁政思想來治理國家,讓王頡失望的是,這些諸侯表面對他們師徒很尊敬,嘴上也很贊同王頡的思想,私下裡卻對王頡的政治主張不以為然,他們習慣任人唯親,對王頡是敬而不用,諸侯們對王頡已經是這種態度,對王頡的門徒更是如此。
王頡奔波了半輩子,自己早熄了仕途之心,只希望言傳身教出來的門徒能得到君王重要。鄭鈺銘二月二的不問答卷人身份,只看成績的選拔考試,為王頡的門徒開啟了一扇仕途捷徑。
陳蒙和王頡、吳大、吳牧都是老熟悉了,見面大家一陣寒暄,各表離情,敘完舊,陳蒙領著蔚山眾人去總理事府面見鄭鈺銘和楚朝輝。
蔚山車隊一直走到宮門才停下,四輪馬車上的人下了車,經宮門處的護衛檢查,馬車留在宮門外,王頡一行跟著陳蒙步行至鄭鈺銘所在的總理事府。
“先生一路辛苦了!”王頡剛踏進總理事府,鄭鈺銘和楚朝輝就從裡面迎了出來。
“頡拜見公子!楚將軍!”王頡連忙躬身還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