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1/4 頁)
“呸!膽小鬼跑什麼!俺還沒有殺夠呢!”大牛朝著逃跑的燕兵譏笑。
不論是大道上,還是四周的曠野裡,都有潰逃的燕兵身影。
五千燕兵,在山谷跟趙軒使團兵馬血拼三個小時,傷亡三千多人。剩下的一千多人全部出峽谷追殺趙軒,在這裡被吳國龍虎兵射死兩百多人,砍殺三百多,只有不到千人逃回趙國附庸國。
龍虎兵訓練有素,裝備優良,加上體力充沛,在跟燕兵短短半小時的刀兵相見中,只死亡一名,傷三十七名。唯一死亡的龍虎兵還不是被燕兵殺死,而是跌下馬摔折脖子至死。
趙軒跟他的十幾個手下,傷得都很重,燕兵退卻,趙軒一頭暈倒在馬上。他的十幾個手下,也紛紛滑落馬背,躺在土路上大口喘氣。
鄭鈺銘覺得此地不可久留,吩咐龍虎兵負上趙軒等人離開,到槐樹林跟使團回合。
“大人,趙軒已經是重傷,是不是藉機。。。”黃鐘騎到鄭鈺銘身側,低聲建議。
黃鐘的意思是,趁著趙軒重傷,讓醫者使點手腳,讓趙軒一命嗚呼。
鄭鈺銘低頭沉思半餉,輕輕搖了一下頭:“還是讓醫者全力救治趙軒君臣。”
鄭鈺銘本不是多心硬的人,為了吳國,他已經強逼自己目送趙過使團一千七百多人去送死,之後又硬著心腸準備劫殺突圍的趙軒。可是看到趙軒和他的手下渾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慘狀,鄭鈺銘無法再下狠心。
龍虎兵迅速打掃了一遍戰場,將幾個沒死的燕兵捆綁,帶著犧牲龍虎兵的屍體和傷員,快速返回槐樹林。
吳牧和公孫盤見到眾人迴歸,紛紛上前探問訊息,昏迷的傷員被安置在四輪馬車上,隨行醫者連忙上去救治。
鄭鈺銘脫下盔甲,先去盤問被俘燕兵,從被俘燕兵口中套問到兩則重大訊息。一是燕王沒有親自來峽谷謀殺妹婿,二是燕兵口音跟趙兵不同,怕露馬腳,燕兵只用右大夫簽發的諭令透過附庸國都城,埋伏在峽谷,附庸國國主只以為五千燕兵是趙兵,是去迎接趙軒回國的。
知道趙國附庸國國主還沒有歸附右大夫,鄭鈺銘鬆了口氣,這代表附庸國不會派兵幫助燕人。沒有援兵,燕軍只剩一千不到的殘兵敗將,不可能有膽來追殺他們。吳國使團就不需要急於趕路。
“公子,前方沒有安營紮寨的安全場所,既然燕人不太可能追上來,我們今天就在槐樹林安營如何?”黃鐘跟鄭鈺銘請示。
從槐樹林往前走十幾裡,是一個狹長溝壑,沿著溝壑往北走兩個時辰才會有座小城池。現在太陽快要西下,在天黑前趕到小城池是來不及的。
前方長溝壑旁不適合露營,要有敵人出現,一側有溝壑阻攔,撤離方向就少了一半。
槐樹高大,樹葉遮擋陽光,樹底植物難以存活。少了灌木草,樹林中空隙比較大,可以騎馬進去,遇強敵襲擊可以進內躲藏。
“嗯,今天就在此休息,多派人手巡邏站崗。”鄭鈺銘點了點頭,趙軒等人傷得很重,今天不宜再移動。
黃鐘領了命令前去佈置,吳牧走到鄭鈺銘身邊,擔心問道:“公子,真要救趙王?”
鄭鈺銘輕輕點頭。
“公子,救了會不會影響大將軍計劃?”
“原來會,現在不會。”
吳牧不解。“牧不太明白。”
“如果最初就提醒趙軒前面有伏兵,趙軒手上有兵馬,我們不能左右趙軒行動。”鄭鈺銘解釋他在援救趙軒之事上的反覆原因。能夠自由行走的趙軒肯定會想法回國恢復他的地位。
吳牧到這時恍然大悟:“臣明白了,現在可以救助,是因為趙王可算孤家寡人。”
趙軒原來身邊精兵跟吳國使團相差不多,無法隨意左右趙軒意志。現在趙軒只有十幾個手下,而且他本人跟手下都是重傷,將這十幾個傷員帶回吳國,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用趙軒做人質對趙兼併最佳,忠誠於趙軒的臣民會因為主公在吳國手裡,不得不聽令於吳國。兼併結束以後,建設趙國的阻力也會小上很多。
昨天晚上,鄭鈺銘思考一晚上,想的就是人質事情的可行性,他心底不想趙軒如此死去,終因顧忌趙軒身邊的精兵,鄭鈺銘不敢輕舉妄動,只按楚朝輝的計劃行事。
“公子!趙王醒來要求見您!”一位醫者助手跑來。
“哦,趙王醒來了?他的傷勢如何?”鄭鈺銘一邊走一邊問。
“趙王身上傷口很多,不過不算太深,只失血太過。醫者說趙王要好好休息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