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塊的顏色,都是大面積的綠,大面積的黃,大面積的白。然而那黃是黯淡的土黃色,那綠也是暗沉的蒼綠色,那白也是滄桑的灰白。混在一起渾然天成,無比和諧,天地給人的感覺只有一個詞——蒼茫!
這是大苑北部偏西的一塊地域,就面積來看,比內陸四個州府加起來都大。然而此州地形崎嶇,適合種糧食和放牧的土地都有限,大面積都是貧瘠的養活不了多少人的山地,所以當初大苑開國釐定國土的時候,把這麼大的面積只算作一個州府了。
易州的人口組成更是複雜,它同臨近的‘羯州’、“羌州”共稱‘關中三胡’。另外兩州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是羯人和羌人的聚居地。而夷州則是羯人羌人党項人敕勒人幾乎西北所有少數民族都能在這裡找到一些。
開國之初,給這裡冠名的官員本來擬定的稱呼是叫做‘夷州’的,後來這個明顯帶著歧視的名字被高祖否決,改做發音相近的易州。而另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州府羯州,則在二十年前因關內侯元修以少年之身,僅帶幾百人便平羯人之亂獲勝而更名捷州,乃是當年的少年將軍、如今統領大苑最大一支軍隊——四十萬兵馬大元帥元修的根基之地。
這四十萬軍隊其中十萬就駐紮在易州,站在城頭望去,那是一片無窮無盡的大軍!士兵整齊的佇列一直排到地平線以下。在陽光的照射下,隊伍前列精兵銀甲閃出的光芒耀亮了半邊天空!武將頭盔頂的野雞翎在這樣密集的展示下,似乎就變成了一片湧動的叢林!無數黑色的大旗舉在軍陣的四處,在風中獵獵招展。上面有著碩大的苑字,用的是草體,張牙舞爪的苑字在軍旗上立刻顯得殺氣騰騰,看起來真有投鞭斷流、舉手如雲的龐大氣勢。
不懂軍事的人定會以為,這是要點齊兵馬,和人交戰去了。其實真正的交戰才不會折騰出這麼大的動靜,浪費這麼多時間,這只是一次大規模的閱兵而已。
元修一身亮甲,帶領手下參將以上軍官筆直的站在城頭等待聖旨,他看過去就如同一杆威風八面的大旗。
他現在也的確威風,四十萬軍隊和糧餉物資都已經到齊,這是大苑有史以來一個將領帶兵的最高數字。昔日作為大苑擎天玉柱的周毅夫,帶兵也只有二十萬,便是皇帝自己控制的十六衛軍,人數也不過十二萬。
任平生和張峰嵐幾天前便到了易州,在大軍駐紮營地附近的隆德郡歇息,然後便分頭行事,任平生去易州元修處,張峰嵐去捷州夏達春處分別勞軍宣旨。任平生這邊算著時間到了正午才來宣讀聖旨,這是軍務,取在午時討個陽氣最盛的口彩。
宣旨的排場近乎於皇帝巡行,金瓜、金黼、金鉞、金斧、銀瓜、銀斧、銅鉞、扇、杖、羽四十萬軍隊初初整合,威嚴肅穆的排場有助於他們增強信心。
任平生雖然是督軍,但聖旨卻另有專門隨軍前來的黃門太監宣讀,那中年太監取過聖旨,用專業的調門高聲唱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有彼國西瞻犯我關中、擾我百姓,致使民怨沸騰,百姓不安,朕出兵討之,元修、齊成泰、夏達春等將士恪盡職守,作戰勇猛。應給予嘉獎。朕意,授禁軍都統任平生督軍職位、果毅將軍張峰嵐為副使,代朕巡狩邊陲、慰問將士,欽此!”
任平生先領命,再由人將早早準備好的慰問詞大聲宣讀,說的都是鼓勵話語,這些儀式都由禮部定好,老任不需費心,跟著走就行。元修便領著他圍著隆德郡的城牆走,讓四面的將士都能看見。
傳令官跟著他們,城牆上讀幾句便停一停,等著各軍中一級級傳令官重複下去,以便每個士兵都能聽到。
他說完了,再由元修做一番慷慨激揚,誓報皇恩的回覆,整個儀式拖沓冗長。
元修神情莊嚴肅穆,圍城緩步而行,所以也沒有人發現他說的話和傳令官說出的根本完全不同。
“任大哥,你這一路來,看出大苑現在有什麼不同了沒有?”
任平生轉過頭來,表情也和元修一樣莊嚴肅穆,但說出的內容自然不能細聽。
“打仗的地方哭爹喊娘,不打的地方金銀滿箱。這百姓可比以前皮實多了!我這一路走來,大人物忙著往上爬,小人物就忙著賺錢,只要刀片子沒砍在脖子上,個個都顧不上害怕了。”
元修輕輕點頭:“驅使民心為我所用,還有什麼比這個‘利’字更有效嗎?蕭相國可真是個人物!
任平生也點點頭:“可不是嗎?就算剛打過仗死了親孃老子,眼淚一擦也忙著種田經商去了,可見做一切事現在都讓人覺得機會難得!”配上他難得的肅穆表情,任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