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嘛,杜梅覺得她兒子都要娶媳婦了,還在一個鍋裡攪合,實在是忍受不住了,他們又不是長房長子,幹啥非要跟在別人屁股後頭,他那些大伯哥也不像自己大哥那樣有本事,一個人都能養活一大家子,所以何必打腫臉充胖子,直接分了得了。
其實另外幾家早就想分家了,只不過是她公公婆婆不樂意分。
現在好了,各過各的,以後就是孃家給了東西了,她也不用上交。
她還真的朝孃家借了錢,自己和丈夫在鎮上支起了一個早點鋪子,每天都去賣早點,每天也有錢入口袋。
現在因為是大哥他們回來了,就歇了一天,過來看望看望。
杜榆發現,自己的二姑母都胖了一圈了,難道是天天吃早點吃的?
過年的時候,這個鬧騰呢,真是讓人頭疼,現在心寬體胖了,倒是感覺這脾氣也柔和了一些。
這次二姑母過來,倒是沒有再說借錢的事兒,而是還換了一部分錢,表示自己不是借錢不還的人,讓幾個嫂子和弟妹們都明白,她可不是隻想著佔孃家的便宜。
不過對孃家給自己的東西,她也是來者不拒,畢竟,大姐那邊也有不是?
這個年過的是想當的熱鬧,三十的時候,上完墳,他們還去了杜家的祠堂,有選出來的族長領著一起祭拜了杜家的祖宗們,當然杜有忠的祖父和祖母的牌位也在這個祠堂裡面,還在很顯眼的位置上,這也是因為杜有忠如今出息了,所以子孫越有出息,在底下的祖宗們都越是受人尊敬。
且年初一的時候,杜老爺子他們幾個,就去了村裡輩分大的幾個杜家長輩家裡吃酒去了,祠堂修好了,身為杜家人都覺得很自傲,比旁姓人都要有歸宿感,畢竟別家誰現在有這個本事能修祠堂?
這個年過的也是特別熱鬧,杜榆家裡請客的時候,也就是杜家德高望重的幾家裡的長輩過來了,不然都過來,那肯定也盛不下。
因為杜有忠還要去青陽縣把縣試給弄好了,另外還有東西也要搬回來,所以就讓杜有忠帶著胡氏去了,而杜榆他們幾個則是等十五過後,去縣城那個自己家的院子裡待著,一方面,杜大郎要去省城參加院試,另一方面,杜二郎也還要繼續讀書呢,這次因為在縣城裡有了住的地方,所以杜二郎去錦溪書院讀書,就不成問題了。
只是那邊院子,也是從來沒有杜家人住的,這次光打掃就得很長一段時間。
齊氏大手一揮,“讓你四嬸和五嬸都過去幫忙,反正都是在縣城裡,咱們家也有馬車。”
如今是在自家的地盤,不像青陽縣,還隔得那麼遠,送東西也方便。
所以過了正月十五後,兩個車子裝上東西,從齊氏手裡拿了縣城院子的門,杜有德和杜有全也跟上,帶著杜榆他們兄妹三個去縣城去了。
到下去就到了,這個院子,杜榆還是第一次來呢,環境還不錯,開啟大門,裡面還有好幾棵碗口粗的果樹。
真的是果樹,有一棵還是櫻桃樹,她以前也認識,剩下的幾棵,暫時認不出來,不過四叔和五叔都認識,說有幾棵是桃樹,還有幾棵是梨樹。
“那前幾年,這些樹結的果子豈不是就白白的落下來了?”杜榆真是覺得可惜了。
杜有全聽了哈哈大笑:“榆兒啊,你還真是,怎麼能想成這樣呢?每年要結果子的時候,娘就讓我們過來,把果子都摘了,順道在縣城直接給賣了。”
這還真是符合自家奶奶的性情了。直接賣錢。絕不浪費!
“你奶奶說,你們隔得遠,送去也爛了,還不如賣錢了呢。”
“那你們都不吃啊。”杜榆問道,這就是幾棵果樹嘛,給家裡人吃,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沒事兒,來一趟縣城也不容易,再帶回去專門吃,這也太浪費了,還是賣錢了好。”
杜榆一聽這話,就知道是自家奶奶說的,肯定是捨不得大家吃了。
鄉下人家,除了自己門口種幾棵果樹外,剩下的想要吃果子,上山上摘野果子,也就這幾種方法,真的要花錢買水果,那是不可能的,有那個錢,還不如買幾斤肉呢。
杜有德說道:“我們也能吃到果子的,每次過節,楚親家那邊都能送來東西,秦員外家裡也會送的。”
所以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被虧待了,這些東西可不就是看到大哥大嫂的面子上才送來的,而且大哥大嫂他們因為距離遠,還吃不到呢。
他們還覺得對不起大哥他們呢。
這個四合院,坐北朝南的正房都有六間,一排立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