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聽了客棧夥計說的,大家對正月十五更期待了,雖然不和家裡人在一起過節,但是也不能過的悽悽慘慘的。
到了正月十五中午的時候,客棧的老闆,還給在住客棧的客人們,每人加了一個菜,算是跟大家說聲過節好了。這客棧老闆還真挺有意思的。
至於晚上,杜榆他們才不吃呢,留著肚子,去街上吃去。
客棧夥計說了,青陽縣元宵節最熱鬧的地方當屬永珍街,取包羅永珍的意思,這名字也是起了有一百多年了,所以永珍街是一個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老街了。
臨街的都是商鋪,而且元宵節晚上,是不讓馬車透過的,只能是步行進入永珍街,那邊還專門空出了一個地方供賣小吃的做生意的。
聽客棧的夥計說,要想在這一點擺小吃攤,得提前去訂好位置呢,不然就沒有你的份兒。
因為那一天真的很賺錢。很多賣小吃的,寧可多花點錢,也要訂一個位置。
不過,賣小吃的,也是經常在縣城做小買賣的,人脈都有一些,端看誰出手快了,要是在永珍街沒有地方了,也可以去別處賣去,只不過別處的生意沒有永珍街好罷了。
杜有忠和胡氏帶著三個孩子,大郎已經不算是孩子了,今年已經十五歲,而且都已經口頭定親了,所以孩子也只能是杜二郎和杜榆。
孩子們大了,胡氏就放心不少。他們步行到永珍街,果然是人已經多了起來。各式各樣的花燈都掛出來,帶著孩子們出門的大人,還有大戶人家的少爺和小姐們,也圍著一群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杜榆他們找了個攤兒各自吃了一碗元宵,元宵又特別管飽,杜榆吃了一碗六個,就已經有些撐了,剛好一會兒逛的時候,消化消化。
“爹,您和娘去逛一逛,我帶著二郎和榆兒去逛吧。”杜大郎提議道。
杜大郎身為長子,已經這麼大了,完全能帶好弟弟妹妹。二郎也是半大的小子了,杜榆也不小了,不再是那種小孩子了。
杜榆心道,大哥你還真是有想法啊,想給爹孃留點空間。
胡氏不想同意,不過杜有忠說道:“那你們去吧,在戌時末(晚二十一點)到太白樓見面,照顧好二郎和榆兒。”
胡氏挺杜有忠這麼說,也不好說別的不同意的話,對三個人說道:“不要落單了,別往角落裡跑。”
三個孩子走了,胡氏還是擔心不已,杜有忠說道:“都該長大了,我們也不能一直看著他們,大郎眼瞅著就要成親了,以後還要一個人去科考,咱們早點放手,也是對他們好。”
胡氏點頭,沒有再說啥了。
三兄妹離開了爹孃,感覺身上就輕鬆了許多。他們還去幾家店鋪猜了燈謎,一會兒杜榆手裡就有了一盞蓮花燈。
在一個叫金玉滿堂的首飾鋪子門前,也堆了很多人,那邊也是在猜燈謎,猜對了,按照難易程度得到金玉滿堂的首飾的貴重。而且今天人家金玉滿堂還是大酬賓,所有櫃上的首飾,只要買了,就打九折,比平時要便宜許多了。
聽旁邊的人說,這猜燈謎要過五關斬六將,完全猜對了,能得到金玉滿堂的一套紅寶石的頭面。
據說那一套紅寶石的頭面,價值有一百兩呢。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真正是貴的可以的了。
一般猜中一道謎語的,能得到金玉滿堂的一串手串,看看,人家這金玉滿堂可真是會做生意,這就能把自己的首飾給宣傳出去,藉助眾人的嘴巴,不過呢,據說金玉滿堂的東家人家不缺那個錢,完全就是為青陽縣的元宵節盛會做貢獻的。
對人家來說,那些彩頭不過是九牛一毛,就是圖個樂和。
杜榆雖然也喜歡那一套紅寶石頭面,但是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耐,所以呢,就是看個熱鬧。
又看圍著的人們都是又緊張又高興的,看別人在猜燈謎,跟自己也才猜一樣,呵呵,真是有意思啊。
“大哥,這裡面說不定有咱爹以後的學生呢。”爹是要當訓導的,專門管教生員,也就是秀才,這麼個出風頭的機會,肯定有秀才過來一展身手的。
杜大郎點頭,“肯定是有,二郎,你要不要試試,猜一次去?”
杜二郎搖頭,“我還是算了吧,這麼多的人,咱們外地人不去爭了。哥,我還想去吃東西去,咱們走吧。”二郎對猜燈謎已經沒有了興致,還不如多吃點東西呢,大哥身上帶著錢,二郎就求著大郎。
二哥可是真能吃啊,杜榆笑道:“大哥,我也想吃呢,不如咱們去看看青陽縣有啥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