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頁)
李嫂子跟著胡氏,只是胡氏不習慣別人伺候,李嫂子主要的工作範圍還是在廚房裡。
杜榆還不敢說給李嫂子他們月錢,因為自己幾個嬸子一個月也才一百文的零花錢,給李嫂子他們多少,這個得商量商量,要是奶奶知道了,肯定是要說上一頓了,覺得奴婢都是自己的人了,還給錢,那不是瞎掰胡嗎?
而李嫂子一家子現在能吃飽穿好,並且有個這麼好的容身之地,並沒有想著還有月錢的事兒,不過,杜榆想著,這個早晚得實行。
邵氏對於上次自家大侄女兒不請自來的事情,猜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意思。
不過楚芳菲下半年就要嫁出去了,嫁到她外祖家,邵氏想,她不會知道最開始給杜家說的是她吧。所以專門來看看杜家小丫頭的。
可是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楚芳芷倒是沒有想那麼多,他們堂姐妹關係也挺好的,再說這婚事是父母之命,也輪不到他們做主。
楚芳菲是想看看杜家的人是什麼樣的,畢竟她也聽到過一句兩句的,只是她的婚事已經成了定局,自家娘瞧不起杜家的人,這也沒有辦法,見到杜家的小姑娘,不像是想象中的那樣土氣,還挺可愛的,如果這次杜家的那位妹夫中了秀才,那就是年少有為了。堂妹嫁過去,也是有奔頭的。
自己的表哥雖然家裡家境好,可是讀書卻沒有杜家的人讀的好。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選擇了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沒的選擇了,或者這都是命吧。
☆、136 喜訊來
杜有忠回來;還給杜榆拿了一個分紅的文書,周慧給她的,是那乾貨店鋪百分之一的分紅。
“我才投進去十幾兩銀子,用不著這麼多吧。”杜榆說道。
“收著吧,也是她的一片心意。”杜有忠道。關於這個事兒;他也和周教諭私底下商討過。所以收下是沒有問題的。
以後就成為杜榆的小金庫了。“大表哥怎麼沒有跟著過來?他不是要參加秋天的鄉試嗎?”杜榆問道。
在縣城可比在胡家棚要得到訊息容易多了。
“你大表哥也要在家裡多陪陪你舅舅舅母和你姥娘他們;過段時間就會過來的。”胡氏說道。
也對,大表哥出門遊歷了兩年,然後跟著他們在青陽縣又呆了一段日子;和家裡人相處的時間就很少了。
眼看著秋天又要去省城鄉試了,和家裡人也就這一點相處的日子了。
三月中旬的時候,院子裡的幾棵桃樹也開了花,“小姐;小姐,外面來了好幾個差役,說是要報喜呢。”小丫激動的跑來跟杜榆報道。
難道是大哥中了秀才了?杜榆心道,也歡喜起來,趕緊跑到自家娘那邊,胡氏已經開始讓李大嫂拿錢打發報喜的人了!
杜有忠那邊也是親自去了門口,給這些報喜的人,一人一個紅封。
周圍鄰居們也都聽到了這個訊息,也過來祝賀,雖然他們平時不怎麼走動。
杜榆他們在縣城的這個宅子,周圍的人家境都比較富裕,而且也有好幾家的子弟都是在錦溪書院讀書,對於誰家能出個秀才舉人的,都是很羨慕的。
現在杜榆大哥還沒有回來,這喜信就來了,胡氏對李嫂子說道:“你去楚家,把這個喜信給親家知道知道。”
雖然楚家有可能是也知道了,可是讓他們杜家去說,更有看重的意思。
李嫂子笑道:“太太讓我去,這次我肯定是發達了。”
報喜信肯定要給賞錢,尤其是親家家的僕人上門了,打賞她,就是對親家的尊重。
雖然他們都沒有月錢,可是私底下太太和小姐都會打賞他們,尤其是小丫,衣服現在都好多,比他們那種今天吃了明天不知道在哪裡的情況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了。
主人家的情況,他們也知道個大概,所以人要知足,不知足的人,是永遠過的不會舒心和痛快的。
邵氏一聽未來的女婿中秀才了,那個高興那,不光打賞了李嫂子,還立刻讓人給書院的公公婆婆送了信,對丈夫楚二爺說道:“咱們這眼光,那真是叫準,咱們芳芷還沒有嫁過去,都是秀才娘子了,像我,熬了這麼些年,才是秀才娘子呢。”
楚二爺楚清流笑呵呵的說道:“二爺我什麼時候看走眼過?能吃的苦的人,才更容易成事兒。”像他開始認識杜有忠,就發覺他挺能吃苦的,這樣的人,養出來的兒子,也絕對不會差的。
楚家二房上下都是樂呵呵的,得到訊息的楚大爺也過來恭喜自己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