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1/4 頁)
縣城裡的新房收拾好了,隨著杜二郎縣試一過的好訊息傳來,楊柳村這邊也給準備累成親的洞房了。
齊氏還專門吩咐人殺了四頭豬,他們現在養豬養的也多,去年就留了好幾頭,預備著今年的喜事兒的。
當然,現在殺豬是不在這院子裡了,杜榆也看不見了,就是廚房裡現在也用不著他們動手了。
等杜二郎府試院試都透過後,齊氏和杜老爺子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杜老爺子雖然有大兒子中了進士的歡喜,不過後代孫子這一輩中間,都能有出息,那他們杜家以後還用說嗎?
看見沒?他兩個孫子都已經是秀才啦,不光是是免田稅的事兒了,現在他們都不稀罕了。
而楊柳村的人還是說,這老杜家的風水好啊,看看,要不然怎麼接二連三的都成了秀才呢?
別人家怎麼就沒有?
還有族人請杜老爺子出山,給族裡的小輩們教書之類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吧,雖然杜老爺子自己沒有考上功名,但是人家不是把杜有忠給教出來了嗎?他們也不想別的,就是讓杜老爺子教一教,到時候也明白事理不是?
杜榆心道,這不會是要弄族學了吧,可惜現在杜家族裡還真是沒有另外一些成氣候的,就光憑他們一家,是不成的,畢竟這族學裡也需要財力支援,還有底蘊不然就是瞎胡鬧。
頂多是弄個私塾,能讓孩子們認認字了,族學是不成的。
有族學的人家,必定是這個家族裡,不光一支有出息,另外的別人也得稍微有出息才成,不然這就後繼無人了。
但是,這就不是杜榆現在要操心的事兒了,因為按照這邊的說法,她很快就是成為胡家的兒媳婦,成為胡家的人了。
而在胡家棚,胡家的人也多,到時候要怎麼做,也得商量著呢。她頂多就是提提意見什麼的。
大舅家裡又不想自家這邊兒孫眾多,所謂的獨木難支,就是這個問題。
而隨著杜二郎也中了秀才的訊息傳來,婚事就開始如火如荼的辦起來了,只要杜二郎回來,那就換上衣服就可以成親的,田家那邊更是沒有意見了,田先生對於孫女婿能成為秀才,心裡自然是高興的,這樣孫女嫁過去,也是夫貴妻榮。
杜家算起來,也不是什麼白丁了,以後只能越來越好。
杜二郎成親的日子到了,他也從省城回來,雖然有些疲倦,不過精神卻很好,照樣是拜了祖宗祠堂,然後去山上上了墳,接著就要做新郎官了。
杜榆再次成為陪人的小姑子,去新房陪伴自己的二嫂,因為時間緊的原因,杜榆以前也沒有見過這位二嫂。
不過新娘子在新房,都是羞澀和緊張的,看到二嫂,她就想起了大嫂,而大嫂呢,則也過來看望新二嫂了,還帶著文慧一起過來的。
有了杜榆,還有大嫂和小文慧的陪伴,田氏就沒有緊張了,還和他們一起吃了飯。
等第二天見親的時候,杜榆二嫂給家裡人都做了針線,看手藝,絕對是高手。
而等三朝回門後,胡氏就打算讓二郎帶著媳婦去彭澤縣那邊照顧他爹去了,這也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
本來今年是鄉試年,不過杜二郎覺得自己還沒有到那個程度,所以就不準備幾年去考舉人了,三年的時間,他還是陪在自家爹身邊比較好一些。
前面兩年都是在書院讀書呢,盡孝是一點兒也沒有盡到。
就是杜大郎也是同意這個事情的,他如今在家裡這邊盡孝,可是爹那邊就挨不著,爹好歹也是有兩個兒子的,不能一個都不在身邊,雖然杜大郎今年也準備去鄉試一次,不過他把握不大,就當是去攢攢經驗去了。
他這個年紀也不算大,就是再晚幾年中舉,也不成問題,畢竟官場上,人越年紀大,越顯得沉穩。
他爹不就是在市面上呆了十幾年後,才開始考秀才嗎?這十幾年也不是白呆的,都是為了積攢人生閱歷。
另外就是,他妹妹也要在秋下嫁人了,他爹不在,他作為長子,必須得在場的。
所以這次他不能過去彭澤,二郎就可以帶著妻子一起去了。
田氏是已經被丈夫說過這個事兒了,雖然捨不得自己的祖父,可是也知道這事兒是不能推辭的,反而田先生卻很贊成孫女跟著孫女婿一起出去走走,畢竟人在外面才能長見識。
光在一個地方帶著,就猶如那坐井觀天的青蛙,見識太短。
“祖父這裡不用擔心,放心去吧,到那裡照顧好你公婆和丈夫。”田先生對孫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