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座獵場,他們家超過這個數,豈不是有犯上之嫌這樣的小九九,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經過數度討價還價,外加群臣的苦苦哀求,景驪最後留下了西山、靈山、安遠、祟平四大獵場,另外四大獵場則還耕於民,上苑獵場也沒有例外。被譽為國中第一大獵場的上苑獵場當年取之於民,如今還之於民,或許,冥冥之中所有的一切早有定數。
皇家獵場的歸屬告一段落後,就輪到景驪為難群臣了。常錫年的密旨非常詳盡地列舉了國中排得上號的私家獵場,景驪照本宣科一個個問過來。
皇帝已經做了天下萬民之表率,百官除非是活膩了,否則定然要從善如流,仿效皇帝心懷百姓為國為民,哪怕他們的心裡在滴血,這嘴上的話也要說得漂漂亮亮的。
鑑於此,景驪這出還耕於民的戲碼唱得非常順利,順利到有效排解了因衛衍回府慶祝壽辰沒在宮裡陪伴他時的無聊寂寞。
就這樣,大概過了十餘日,有一日,太后突然派人來請皇帝過去。
景驪去太后宮裡請安的次數不算勤快,但是也不能說疏落,除了逢年過節外,平日大概三四日會去慈寧宮一趟,關心一下太后的身體順便陪太后說會兒閒話。
離他前一次去慈寧宮也就一日的功夫,太后突然遣人來請,景驪剎那間就感到了一絲不妙,揣測著是不是有人在太后跟前多嘴饒舌說了什麼,太后才會突然要見他。
這段日子他也沒做什麼需要心虛的事,不過是在逼迫臣子的時候心狠手辣了一點而已。
景驪乾的事,從本質上而言,既可以美化為臣子心懷天下為君分憂自動獻產,也可以醜化為君主窮兇極惡軟硬兼施逼迫臣子獻產,嘴巴長在人身上,只要嘴皮子一翻,這件事正說也可反說也可,端看這饒舌的人在太后跟前怎麼說了。
既然想到了這裡,景驪便組織好了一堆措辭,若太后問起此事,他準備饒到太后頭暈。
可惜,他煞費苦心想好的詞全部浪費了。他的母后根本就沒問他那件事,而是提起了一件毫不相干的事。
“伴讀?皇兒們不是早就都有了伴讀?”在聽了太后喚他來的目的後,景驪奇怪地發問,不明白他的母后在這個時候突然想起要給眾位皇子添幾個伴讀到底是何用意?
第二十三章 皇子伴讀
“陛下近來國事繁忙,大概忘了珂兒還不曾選定伴讀。”太后輕聲提醒一頭霧水的兒子,眼神柔和,滿臉慈愛,彷彿她真的只是一個飴孫弄兒安享天年的老太太。
“珂兒?”景驪足足愣了片刻,才想起周貴妃的確向他稟告過六皇子景珂今春入學啟蒙這件事,他當時不知在忙什麼大概只點了點頭聽過就丟在了腦後,此時經太后提醒才發現他這個做父皇的似乎對這位皇兒有些漠不關心,低聲咳了一下才回話,“既然如此,就請母后為珂兒挑選幾名合適的伴讀。”
景驪並不相信他的母后僅僅是要為六皇子景珂挑選伴讀才鄭重其事地請他來說這件事。在他母后的眼中,大概只有景琪這位嫡孫才算是她的孫兒,其他人都是平常,至於景珂,此時能被太后提起,恐怕還是沾了別人的光。
“既然要挑選伴讀,不如多挑幾名,其他皇孫那裡也可補上一二。”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在他答應以後,太后馬上又來了這麼一句。
“一切但憑母后做主。”對此,景驪依然沒有反對,原因有二。
其一,他相信太后挑人的眼光,太后雖然向來偏寵景琪,但是在太后心裡,江山社稷永遠擺在第一位,所以他不用擔心太后會作出讓他為難的安排。幾位年長些的皇子入學啟蒙時景驪出征在外不在京中,伴讀人選都是太后選定,事後觀來並無不妥就可見一斑。
其二,景琪是嫡長,在世人眼中群臣心裡,於情於理都是儲君的第一人選,景驪雖然將群臣請求立景琪為儲的摺子駁了又駁,原因卻從來不是旁人以為的那個。只有君權旁落的時候立儲才會特別注重皇子外家,而此時的他早已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他向來對這個兒子不假辭色,嚴厲以待,不過是本著玉不琢不成器的原則在磨礪他。如果日後他堪當大任,不用太后勸說他也會給他機會的;如果他不堪大任,無論太后做了多少安排都沒有意義。至於其他的皇子,當然也擁有同樣的機會。
所以,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的他不會在這些許小事上駁太后的意。再說,如果太后在伴讀的安排上真的失了平衡,過後他自會再指定幾名伴讀讓諸皇子間的勢力維持均衡。
“陛下這麼說了,哀家就先幫孫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