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鬧茶,即是鬧洞房。二流敲了二流一下頭,說:“那些*的東西,別把我家小秋兒的耳朵給汙了。參不參加,我得問問她,到時候再說吧。”
“一定要參加喲。”劉越深一臉壞笑地走了。
正文 第080章 婚禮(1)
更新時間:2009…10…15 14:55:59 本章字數:2631
清晨,秋日的涼爽覆蓋了山村。王與秋有點貪睡,與她睡在一起的二流他母把她叫醒了。一起床,下了閣樓,王與秋便看見二流在院壩邊的地裡侍弄莊稼。
這兩塊地,雖然搭了大棚,但那大棚實在是隻遮雨不遮風,一眼就能看穿。
二流兩塊地的莊稼已經收了一季,眼看著第二季也快成熟了。王與秋到了田裡的地邊,看著二流傳侍弄莊稼覺得好玩,便問道:“二流,要怎樣種莊稼,能教教我嗎?”
二流侍弄莊稼的方法獨此一家,怎麼能夠教別人?不過,他還是得糊弄過去,便道:“這種莊稼就是兩個心,一個是細心,一個是耐心,沒什麼好學的。如果覺得好玩,就下來給莊稼除除草吧,這些作物會感激你的。”
王與秋聞言,連忙歡呼著跑到地裡,埋下身就撥起草來。
“小心一點,別把衣服弄髒了。”
“嗯。”王與秋答應道,能夠跟二流一起勞動,她感覺到自己正在慢慢適應這種恬靜的山村生活,為了二流適應這種生活。
撥草對於王與秋來說,是無比新奇的,因此,她乾得很歡。抓住一株雜草的根部往上使勁的拉,便連根帶土把雜草拉了起來。
二流背對著王與秋,但是,透過植物,二流可以感知到晨露掩映下的王與秋的笑臉,以及各種植物歡快的情緒。
王與秋一邊拔草,一邊誇獎道:“瞧你種的果實,馬上就要收穫了吧,真是漂亮。那一個個茄子,像傻瓜似的小寶寶,臉上還帶著可愛的眼淚珠兒。這一株株小蔥,好像一個個挺立著胸脯的娃娃兵,鬥志昂揚。那黃豆,豆莢鼓鼓的,飽脹得好像隨時都要爆開似的。這菠菜,葉片這麼肥厚,又這麼嫩脆的還真是少見。不對啊?二流,這些菜除了小蔥以外,現在的市場上都沒有新鮮的啊?茄子雖然有,但都是大棚種植的,哪有你這種好?”
“你看我照顧得多精心啊?”二流用鑷子夾出一片茄子葉下藏著的一條小蟲,對著王與秋揚了揚。王與秋被嚇得跑到了地邊,使勁地拍著胸脯,二流則站在地裡興災樂禍地笑個不停。
經過昨天地**。兩人都覺得彼此之間親切了許多。二流這一嚇。便把王與秋地疑問嚇跑了。
在地裡戲耍了一陣。時間差不多了。二人換好衣服便朝劉越深家走去。
劉越深家。此時正喜氣洋洋。院壩裡張燈結綵。人聲鼎沸。
這個時候過來地人都是來幫忙地。人一到了。趕緊坐上桌。狼吞虎嚥幾口把早飯對付過去。劉越深穿著一件西裝。身上纏著紅色地綢子。表示新郎倌地意思。他手裡拿著一包煙。不停地給幫忙地人散煙。
吃過早飯。提調師(司儀)高聲念著幫忙名單上地名字。清點到位地情況。等唸完了。提調師喊一聲:“出發。”眾人便排好隊形。向鬼門坡走去。
第一列:彩旗飄飄。四對大漢。八人每人手裡拿著一面彩旗。這肯定是上次高原紅果蔬協會成立地時候。劉越深在鎮中心校借地彩旗還沒有歸還。這次拿來用了。
第二列:紅衣窈窕。八個少女,都穿著紅衣服。王與秋與劉小蘭一道走在第一列。王與秋走山路要差一些。這是二流特意安排的,讓劉小蘭照顧一下王與秋。
這列隊伍稱為秧歌隊,又稱接親隊,去接的是八個,回來的時候女方也會有相同數量的少女送親隊,回送到男方。
第三列:紅頂花轎。四個大漢,兩兩作對,分別抬著花轎前後兩端,另四個大漢走在後面,隨時準備替補。這時花轎內沒有坐著人,幾人抬起來都很輕鬆。
花轎之後,便是媒人了。二流一看,媒人居然是劉堂河的老婆吳秋菊。二流問一旁的劉越能:“老支書家的伯孃平時不大愛說話,這次咋給人做媒了呢?”劉越能回答他:“這你都不知道,伯孃是新娘子吳齊的叔伯(不是親兄弟姐妹,如,堂兄也叫叔伯哥哥)姑媽,慶嫂子纏著吳秋菊做的媒。”
原來是這樣,看來是親上加親。
劉越深也在這一列,兩個肩頭上都纏著紅絲帶,稱為“雙披紅”,頭頂人人帽,帽子的四方插著一些木料做的塗著漆的小人人兒,稱為人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