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頁)
的。”
“不要說一年,半年的時間也足夠了。”二流點點頭,趕緊對劉越深說:“你去找十來個心靈手巧的人,給姚閒當徒弟,從明天開始,我們正式開始生產高原紅薯糖。我明天也去跑一跑開糖果廠的手續。”
時間在緊張中渡過。
手續跑了一圈下來,二流才發覺,原來開糖果廠比想象中複雜多了。
首先,糖果廠的開辦涉及工商、稅務、衛生等各方面的手續,幸好有李流幫忙,不然讓二流一家一家去跑,還真的跑不下來,時間上也要拖很久。
其次,包裝設計和商標設計很重要,這是食品進超市的必備條件。鄧羽君在這一方面相對較熟,這件事二流便落實給她了。她去委託了一家設計公司,時刻去盯著設計進度,偶爾還給設計人員討論討論,將自己的一些想法進行溝通。
第三,要購買大量的裝置,特別是包裝機、烘乾機等,這些根據需要在網上都可以買得到。姚閒有在外地現代化的糖果廠打工地經驗,熟悉各種裝置的功能和運用,有他在裝置問題倒不用二流擔心,二流只需花錢就行了,二十來萬就可以全部搞定。
在此期間,紅薯已經全部收穫完畢,二流家的紅薯實在裝不下了,幾個部長的家中也騰出了幾間屋子,用來裝紅薯。幸好,紅薯這東西可以長時間存放。
培植母藤地事,已經交給劉越深負責了,在三個村地每個村民小組裡選兩個點,找幾塊地,用來培植母藤,由於母藤培植已經不需要二流的異能了,所以進展很順利。
今年的母藤還有個特殊情況,會員不收費了。因此,申請加入公司會員的村民又多了一些,甚至三個村以外的村也有加入。
劉越深給二流講這件事,二流地回答只有四個字:“來者不拒。”
紅薯收穫之後,二流又讓陳雨峰拉來了幾千株楊梅樹苗,全都順順當當地種到了新收的紅薯地裡。紅薯與楊梅間種,互不影響,倒是個好辦法,村民們也接受了這個辦法。高原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兩三畝地楊梅樹,總共種了四百來畝。
放眼一看,光禿禿的小村莊(青岡林被砍了的緣故)全是楊梅樹苗和紅薯苗。
可以想象,到了楊梅長大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楊梅樹,漫山遍野都是火紅的酸甜酸甜的楊梅果,那種情境真地很令人陶醉!
董鎮來過一次高原村,看了到處種著楊梅樹苗,很高興。雖然離五百畝的任務還差一些,但已經讓董鎮覺得滿意了。從董鎮地口中得知,高原村、紅巖村、大石村總共種下了一千多畝楊梅樹,加上其他村種植的,加起來總共有兩千畝。阿南鎮可以對外宣傳是“楊梅之鄉”了。
5月12日,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地大地震。
阿南鎮隔主震區幾百公里,除了有強烈震感以外,並沒有多大影響。
地震發生的第一刻,二流就衝到了第二道懸崖處,看山洞是否被震垮了。跑過去一看,山洞已經挖通,裡面地活水來源已經查清楚了,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作了處理,山洞的加固和修緝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
虛驚一場!
如今,到第二道懸崖處的路面已經全部挖通,已經開始挖到第三道懸崖的土路。等山洞加固工作完成,就可以去挖第三道懸崖。第三道懸崖一挖通,從高原村到紅巖村的土路就算全部修通了。
可是,從紅巖村到阿南鎮的路,縣上派來的修路人員只是象徵性地修了一下路,留下了幾個施工人員,每天上午有氣無力地幹半天,便收工了,工程進度極其緩慢。與高原村村民們的賣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的村民私下裡問過二流:“縣上對修路不支援,會不會我們的路是白修了?”
二流對此也頗為無賴,但還是堅定地回答他們:“即使縣上不修這條路,我們公司也會出錢把這條路修通,並且硬化,一定要修一條致富路出來。”
眾人吃了定心丸,更加賣力地修起路來,工程建設也越來越快。
吳雅詩再次擔起了新鮮紅薯促銷的大粱,劉海的七家新裝修的門市,在新鮮紅薯的銷售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鮮紅薯的銷售一切正常,資金逐漸回籠回來,大大地緩解了二流的資金壓力。
“買高原紅薯,到高原紅果蔬專場店。”成了市民們的共識。
由於劉海設在市區的門市的影響,天宇果蔬專賣店的紅薯銷售卻受到了影響。肖天宇第二次鄭重向二流提出,要壟斷市區高原紅薯的銷售,但還是被二流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