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二流眼睛一亮,看了一眼劉越深,誇獎道:“你小子看來不笨嘛。”
“呃?”二流的這句誇獎不倫不類,劉越深被雷得很無語。
接下來的幾天,高原村要搞旅遊的訊息傳開了,聽說高原村的地都要重新規劃,重新建設,大家都認為搞旅遊是好事,但都捨不得自己的土地,好多人跑來找二流,詢問相關的事情:“二流,搞旅遊對高原村絕對是好事,我大力支援,能不能不佔我的地?我的地每年要栽幾萬斤紅薯,可以掙好幾萬塊錢呢,如果地沒了,我哪裡去找這幾萬塊錢啊?”
二流只得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解釋:“這只是縣上的設想,還沒有付諸實施,佔誰的地,佔多少地,那要等縣上的專家把規劃制定出來以後才知道。現在只有等著。至於賺錢地事情,搞了旅遊以後,賺的錢肯定比現在還多。”
二流他爺聽到搞旅遊的事,心裡面也老大不樂意。因為如果要佔地,建什麼旅遊產
區肯定要挨著二流這個工廠建,首先就要佔到自家的空閒地時候,他爺就端了根板凳,走到田邊看著快要成熟地穀子,默默地抽著煙。他已經戒掉的煙癮又發了。
看著他爺坐在田邊孤單的抽菸的背影,二流其實有時候也很辛酸。
在奧運會召開的時候,縣上地專家組到了高原村,開始四處考察起來,到處比比劃劃,測測量量。高原村的村民們都知道這些是來測量地,有前去找專家組說情的,在規劃的時候不要佔自己的地,甚至有的直接給專家組鬧的,說如果佔了他地地要怎麼怎麼樣的。
專家組在高原村開展工作很艱難,找到二流,讓他想想辦法。
二流與劉堂河一商量,把村部暫時地其他工作都停了,讓幾個村幹部都去陪著專家組,給大家作解釋。其中最艱難的幾戶,劉堂河親自出馬,才讓大家地心態平和下來。
雖然磕磕碰碰,總算測量的工作順利開展。
把專家組測量地服務工作交給劉越深,二流一個人踏上了前往臨省鄉鎮的山路。要想徹底解決村民們對土地的需求,化解旅遊的阻力,最終的著落還是要在被森林大火燒掉的近千畝山地上。
沿著山脊一路上前,看著茂密的森林,二流想道:“如果山地協調過來了,走到燒山的地方要六七個小時,交通又是一大難題。修路的難度並不大,把山脊的樹木像砍伐隔離帶一樣砍開,把路面剷平,再鋪上一些碎石就可以了。並且,這些砍下來的樹木,在重新建設高原村時還有很大的作用。可是,要砍伐森林裡的樹木,政策不允許,實施起來卻很困難。”
在森林裡行走,餓了就啃兩口隨身帶來的麵包,渴了就喝兩口隨處可見的山泉,聽著山林裡各種鳥類的叫聲和森林的涼意,倒不覺得怎麼累。
走了七八個小時,二流見到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都穿著苗族的服飾,說話雖然口音不大一樣,但畢竟屬於一個語系的,還是聽得懂。二流一路走,一路打聽了鄉政府所在地。又走了一段時間,二流終於走到了一個較大的村落,找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個規模在自己省裡只算是村的地方,卻是鄉政府所在地。
這是一個苗族自治鄉,二流在鄉政府見到了自治鄉的鄉長,這人還有過一面之緣,他就是上次在搶火時碰到的那個跟他討要食物的漢子。
“是你。”鄉長一眼就認出了二流,並把他請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看這辦公室的佈置,雖然有點少數民族的風味,但實在是簡陋的可愛,除了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和一些書報以外,其他一點東西也沒有,比自己村部的辦公室還簡陋。
想一想這個鄉的規模,當時他能夠組織一兩百人上山撲火,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由於有上次的意外相遇,又共同在一個地方戰鬥過,因此,格外有些親切。二流也弄清了這個鄉長的名字,叫金玉華。二流以為他姓金,名玉華。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屬於“代華”一系,相當於,“華”才是他的姓,而名字叫“金玉”。
二流將來意說明,並告訴金玉華,願意用一畝一年80C斤穀子的價格來租用那片燒過的森林土地。
金玉華一聽,心頭一喜,說道:“這算不得什麼大事。你別看我們鄉場小得可憐,可是我們鄉所管的面積大著呢?可能比你們兩個鎮加起來還要大。那山上的原始森林都沒什麼人做,又不能砍,沒什麼作用。那片燒了的,你們想要,完全可以租給你,不管租多久都行。不過,我倒想附加一個條件。”說到此處,金玉華頓了頓,沒有再繼續說下去,而是帶著二流走出門,到了一箇中年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