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蕭湘愈看愈出神,但看到後來,心裡就覺得沒趣了,於是,正當眾人在忙著募捐收錢的時候,她一扯“凌雲燕”說:“把戲已演完了,我們該走啦。”
他們才從人叢中擠出來,就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在遠遠的廊下站著,似有意似無心的朝他們一笑。
“凌雲燕”視覺銳敏,她一下就認出那女孩就是在黃鶴樓摸去了她的小金牌的環兒。
她一怔之下縱身就朝那小女孩站著的地方飛去!
說時遲那時快,等她飛到那廊下時,小女孩早已跑出了廟門啦。
當時又正值把戲散場,觀者朝外散開,人似潮水一般湧出廟門,只一眨眼工夫,已經失去那女孩的蹤影了。
等得方圓阿玉和蕭湘跟蹤趕到時,只見“凌雲燕”還站在那兒發
愣啦。
阿玉見她如此,很關切的低問:“凌妹?你怎麼啦?”
“凌雲燕”尷尬的一笑,道:“我們快回店去吧。”
回到店中“凌雲燕”才說出她看到了環兒的情況,方圓就說:“這就證明對方也已趕到此地了,咱們還是快走吧。”
※
※
※
※
“鬼爪神偷”方圓、阿玉“凌雲燕”和蕭湘四人,這次是買了四匹川馬,並僱用兩名本地人做嚮導沿途照顧。
所取的路線,是由“壁山”“大足”向西到“資中”再經“井研”
過“嘉定”而且直奔峨眉的。
這條路是捷徑,而且川馬體型小而腳程快,他們又是輕裝趕路,再加上有馬伕引導,所以在離開了重慶的六天,已抵達峨眉山下的“伏虎寺”。
他們到此已不須再乘騎,就把四匹馬送給了兩名夫子,並另外各人賞給五兩白銀。
兩名夫子自然是千恩萬謝的去了,而他們四人現在已是無累一身輕,就在“伏虎寺”借宿一晚,次日一早,就悠哉遊哉的上山而去。。
※
※
※
※
“金頂峰”為峨眉山的最高峰,約為海拔一萬五千尺,其上有“普賢殿”算是峨眉山的主廟。
因此山乃普賢菩薩跨象東來的駐錫之地,所以普賢菩薩為峨眉山奉祀的主神,故金頂亦稱普賢頂,其餘全山上下到處都是廟宇,大大小小總有一千餘所。
而最特別是,峨眉山不但是佛寺很多,而道教庵觀也不在少數。
照典籍所載,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而李老子又被尊奉為道教的始祖,於是在唐玄宗年間,道教的勢力就打進了峨眉山。
當時曾引起佛、道兩教的流血鬥爭,互相砍殺了十年之久,因為道教有同宗皇帝做靠山,佛教終於未能保持其既有勢力範圍的“領土之完整”。
年經代遠,佛、道兩教慢慢也就相安無事了,這是歷史的範疇,現在不再深談,只說金頂之上的普賢殿,它建造的宏偉與堅固實在是無法想像。
因為這座廟的整個圍牆與間壁,都是用五尺長,三尺寬厚巨大石條精雕細刻而疊壘起來的。
所有的柱子,也都是用整塊巨石雕琢成為直徑三尺,長逾五丈,外刻盤龍的龐然巨物。
它的大小構梁,更是鋼銬成,殿頂上蓋以巨大的青金銅瓦,只要是晴天,百里之外可望見那殿頂閃閃金光,所以金頂之稱原因就在於此。
這一座金頂,照殿內鐵碑上的文字記載,初建於西晉年間,至今已歷千餘載,還是嶄新如故,這怎能不被後人視為奇蹟了?
而最最難解的是,這座巨大的廟宇,究竟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因為上峨眉朝金頂,平常人要走三天,當到山腰上有一大段路名為“攢天坡”這自然是形容其高而且陡了。
再上去,更有一段險這名為“閻王爿”那是一處寬逾百丈,高有千尺一道石壁,它的陡削,約與地平線成四十五度的直角,在那石壁上,雖然鑿有七、八尺寬的一道階梯,但是到此想上去的人,必須先在石階下休息夠了,然後正心誠意,目不斜視,不敢亂動,手腳並用慢慢的往上爬。。
若是膽小的或是婦孺之人,必要僱人揹負而上,那兒有青壯的山民專為香客服務,其陡險自可想見,那麼,這座大殿的巨重建材又是怎樣搬運上去的呢。。
“鬼爪神偷”方圓“凌雲燕”阿玉和蕭湘四人,在八月十三日的午末之交,就已到達了金頂,當下由知客僧接待著在客室安頓下來,他們洗盥後,就各自靜坐調息了一個時辰。
醒來略為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