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盧薈接進了家門也不可能拒絕跟他們看電視。只是他在看著電視的時候擔心那些住在危險地帶的百姓有沒有自發撤離,國家有沒有對危險堤壩和未完工堤壩進行補修。
【裡面堤防裡面是不是沙袋?】
【斷裂的地方有沒有放鋼筋?】
祝總理當時問得很直接、很刺骨。
梨木在別的新聞上看到他的臉,頓時覺得當時的印象其實是很深的,當時的記憶又湧回了腦子裡。
盧薇家人現在飯過三巡,這會兒正是開著一樓大客廳的電視,圍坐在飯桌前對新聞內容議論個不停。
“這麼大的雨還能連續下一個星期,看來那邊是要發大水咯。”
“看本地新聞,綠江已經發大水了!都漲了三米多了!”
“很大嗎?昨天我剛上河堤去看,也就比平時高了那麼一點點。”
“這次不一樣,水漲得很快,我看排不出去。”盧薇爺爺經驗豐富。
“米菜瓜果肯定會漲價,明天多買點回來存吧”奶奶也很有經驗,對盧薇母親說到。
梨木突然又發現了一個盧薈家容易飛黃騰達的原因。
他們明明看著一樣的新聞,卻能提出不同的問題,看似只是在那閒聊個不停,無意中卻對國家事件做出了略有眼光的看法。洪水來臨,瓜果難以運輸到南華市,稻米、瓜果漲價已然勢在必行。平南村本來就為城市出產青菜,所以不用擔心青菜供應,需要囤積的只是瓜果而已。
若他們再進取一點,在災難中謀取利益,或許可以歸納出後世的“災難經濟學”。當然,梨木對“災難經濟學”是不認可的,但這種經濟學確實發揮著它的作用,在國家的調控下可以使商家和災民達到雙贏的境地。
梨木和盧薈家只是普通小市民,對洪水沒有別的意思,並不想憑著奇貨可居發國難財。況且他們也沒預料到河水會如此兇猛,以至於本來能抵擋普通洪水的小豆腐渣工程露了餡。小市民有小市民的本分,只想在發大水時少花錢罷了。
聽著這家人的議論,梨木思想也熱絡起來。
——水果就免了,這次洪水持續時間很長,省不了幾個錢。
——倒是應該叫老媽把米缸的米灌滿才是,再往後兩個月國家估計就會調控糧價,開倉放糧了吧。
這些已經被盧家人推測出來的事情不需要跟家裡人裝作不知道,梨木可以大膽的回去告訴家裡該怎麼做。
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充滿了力量,他們可以一起推敲某件事,如果遇到好的機會,商量妥當後便可呼叫整一家子的能量,盧家人的生活方式著實令梨木羨慕。
“盧薈,你還沒你今天為什麼嘆氣呢。”小姑一句話帶來了全家的目光,一起射向年方十八的懵懂姑娘。
毫無疑問——一家子共同行動的威力是巨大的。
似乎從盧薇小姑那聽出盧薈今天的窘境
“不會是因為今天我——”梨木故意拖著長音,惹的盧薈一陣緊張,“把你做不出來的題做出來了,讓你覺得鬱悶吧?”
呼~
盧薈呼了口氣,敲了下自己的腦袋,暗道:這麼簡單的理由我怎麼就沒想到呢。說個不痛不癢的謊——不對,把“事實”澄清了不就完了嘛。
(看盧薈的表現似乎是真的?)盧家人望向梨木的眼神越發神異
(他這麼小就能做高中生的題目?!)盧爺盧奶盧母三人越發堅定了把梨木招為婿的想法。
第二十三章:摩西摩西?水之夏(上)
盧家人繼續看著電視上的連續報道,總覺得覺得洪水似乎離自己還很遠。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差了十萬八千里,一點也不擔心南華會出現類似的狀況。
公元1998年,全國大地氣候異常。6月12曰開始汛期,降雨帶一直在長江流域南北拉鋸及上下襬動。7月2曰第一次出現53500立方米/秒的洪峰後,7月2曰第一次出現53500立方米/秒的洪峰後,長江第一次失守,25名簰洲灣人遇難,19名解放軍官兵在搶險中犧牲,共計44人初喪洪口。
當晚潰口足有900米寬,潰口處的中堡村首當其衝。決口後,村民們迎著洪峰跑向地勢最高的大堤,然後再從大堤跑到更高一點的幹堤,最後才獲得一線逃生的機會。其他靠後點的村子尚有一息緩衝時間,軍隊和當地政斧調集了大量的船隻,將除防汛力量之外的人口轉移到嘉yu縣其他鄉鎮。
次曰下午,80多平方公里的簰洲灣已成澤國,5萬簰洲灣人無家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