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然後是:徐鳴陽幹什麼去了?只會事後殺人,要他何用?
最後是:韃靼人又不安份了,要怎麼收拾他們好呢?
他不是不痛惜損失的這八千人,可他痛惜的只是無緣無故損了八千精兵,卻沒有對敵方形成相應的打擊,實在是太虧了。
等聽了秀蘭的話,再按著她的思路深深想去,皇帝也不由的心中沉重下來。是啊,也許這些人家裡也有嬌妻愛子,一朝上馬出征,卻再也沒能回來
隔間阿鯉的笑聲隱約傳來,讓皇帝的心情更沉重了一些,等秀蘭整理好了從淨房出來時,他站起身迎上去,扶著秀蘭的胳膊,低聲說道:“你說得對,劉群振是該死。徐鳴陽斬了他,還算是便宜了他。我會下旨,命北平都司盡力撫卹那八千將士的親人的。”
“陛下聖明。”秀蘭鄭重福身行禮,又道歉:“我剛才太失態了,有衝撞陛下的地方,還請陛下大人不記小人過”
皇帝扯動嘴角,微笑安撫她:“你這是做什麼?我怎會怪你?你說的話我都明白,你能愛民如子,我心中也是高興的。”
愛民如子,這詞完全破壞了氣氛好嗎?我又不是父母官!秀蘭很囧,決定趁此轉移話題:“你不生氣就好,時候不早了,傳膳吧,想來鯉哥兒也該餓了。”
皇帝點頭,秀蘭就叫人傳膳,珍娘也帶著阿鯉回了次間,秀蘭親自接過阿鯉,摘掉他頭上戴的六瓣小圓帽,然後拿帕子給他擦拭光腦門上的汗。
其實雖然秀蘭是在這裡從小長大的,可她還是很不適應這裡給小孩子從小就剃頭的習俗。阿鯉從百日以後就定期剃頭,每次都剃的頭頂光光的。日常為了保暖就戴一頂小帽,到十多歲以後才可以留髮,再等到選婚納妃時行冠禮,就跟成年人一樣了。
而且不只是男孩要剃頭,女孩也是一樣,秀蘭小時候也被按著剃光了頭髮,只在頭頂兩側各留一綹,用紅繩紮成兩個小鬏,然後到十幾歲再留頭。據說這樣小孩不容易生病,秀蘭卻覺得,估摸著是大人們想省了洗頭的水和那功夫。
誰知道連宮裡也是這樣的規矩,她以前的猜測又挨不上了,最後只能歸結為古人的迷信。
阿鯉現在也能進一些飯食了,秀蘭常讓人做了蛋羹和菜粥給他吃,雖然沒打算很早就給他斷奶,可總該學著吃飯了。
一家三口安安生生用了膳,皇帝讓秀蘭帶著阿鯉玩,“我去見一見大臣們。”還要商量善後事宜。
秀蘭答應了,幫著皇帝穿好了外袍,讓範忠好好侍候著,目送著皇帝出了院子。
“娘子今日這是怎麼了?”等人都走了,珍娘就悄聲問秀蘭。
秀蘭嘆了口氣:“我只是不忍罷了。”一想到八千人就這麼死了,她的心情就很難平靜。她自然聽過“一將功成萬骨枯”,可那畢竟只是書本里記錄的歷史罷了,這一次卻是她親耳所聞,就發生在她生活的時空,她怎麼能淡然處之?
前世出個安全事故傷亡百人就已經是特大事故了,夠讓媒體報道許久,讓無數網友心痛牽掛,哪像現在,死了八千人就像是沒多大事一樣。
不過事情後續的發展還是讓秀蘭比較欣慰的。皇帝沒有問徐鳴陽的罪,卻把劉群振的罪狀公告天下,又下旨申斥了康平郡王朱見津,命他盡全力擊退韃靼人,同時命燕王和北平都司率部照應。最後國庫出錢,令徐鳴陽督辦,從優撫卹陣亡將士的家屬。
藉著這件事,秀蘭也大概瞭解了徐鳴陽這個人,不由暗自感嘆:太監中竟也有能幹的好人!
第105章 閉門出題
徐鳴陽,高郵人,幼年家貧,投奔京師親戚,後淨身入宮,歷都知監、直殿監、神宮監、司設監等(基本都是冷門衙門),最後終於三十七歲的時候混進了司禮監,並在五年後做上了司禮監秉筆。此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深惡阿諛奉承之輩,並在今上繼位後,因得罪夏起被派到寧夏鎮守。
單憑這一份履歷已經夠讓秀蘭對宦官刮目相看,而徐鳴陽在寧夏的幾年更是讓秀蘭頗為敬服。他雖然是被貶出京,可到了地方卻能夠盡忠職守,與所在衛所的將士們同甘共苦,共御外敵。不僅如此,他還想了許多辦法改善當地衛所軍士的生活環境,並培養了幾名得力將領。
也因此,在陸鯤惹了禍從北平跑回來以後,徐鳴陽才能受到彭興的舉薦,從寧夏改派去了北平。
這個人讓秀蘭決定收起自己以前對太監的偏見,重新審視身邊的人,並下定決心,向皇帝舉薦了趙和恩。
“若論機靈,他算不上多機靈,這宮裡比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