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2/4 頁)
當面的淮軍銘軍、盛軍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大批計程車兵不敢與黑旗軍交戰,就直接向北逃去。
黑旗軍正在莫名奇妙地詫異於軍官為什麼不出來控制局面,卻發現軍官們正帶著細軟一往北逃,甚至拋下他們在戰地找到的情人。
黑旗軍順勢向北攻擊,他們勢如破竹,到日落時已經擊破了淮軍二十個步營,淮軍和甲午戰爭所遇到的那樣,幾乎是一觸即潰。
他們扔下無數的輜重和新式武器,在幾十裡的野地到處都是淮軍的戰旗,宣佈這支舊式軍隊的落日。
李鴻章原本以為他的嫡系營頭能堪大用,但是早已發大財的淮軍將領們卻毫無鬥志,只有葉志超這些以逃跑著稱的名將。
葉志超在這一戰役的表現毫無遜色於甲午之役,他甚至宣佈自己獲得了一次對黑旗軍的大捷,不過正是因此他們轉進神速,黑旗軍才追之不及。
黑旗軍這一戰擊潰的敵軍不下萬人,但是斃傷俘虜不過千餘人,倒是潰亂之中逃散的倒有兩三千人,不過也讓黑旗軍充滿了信心。
在之後的三場戰鬥,黑旗軍三戰三捷,擊破的清軍番號總數達到了五十個營,雖然多數是擊潰,但這些被打散的營頭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對黑旗軍造成多大威脅,而首都警備旅的繳獲更是號稱可以武裝得起兩個整旅的黑旗軍。
只不過這個驚喜,很快又被六月十三日在廣東的一場勝利所掩蓋。
如果論戰鬥規模,這場戰鬥只能算是黑旗軍戰鬥中的滄海一粟。
在發現近衛旅團全面後撤後,黑旗軍發現在英日聯軍的中間地帶,擺著孤零零的一支英軍,當即集結火器與兵力,以猛虎撲羊之勢衝了上去。
黑旗軍這一次可是在重迫擊炮下展開重機槍,經過三天的戰鬥,這支九百人的英軍只剩下三分之二人員,在彈盡糧絕的情況被迫交出了軍旗向黑旗軍投降。
六百名俘虜中有一百二十名白人,這也是英國人第一次向中國人樹起了白旗,黑旗軍轉過身來對付起了企圖解圍的兩支英軍。
這兩支英軍解圍不成,反而被黑旗軍包圍,更要命的是剛剛受到過重創的日軍毫無戰鬥意志,只派了兩個中隊試探性進行解圍,失敗後立即縮了回去。
結果一支英軍全軍盡沒,只有十數人突圍成功,另一支英軍在兩天戰鬥之後,再次向黑旗軍樹起白旗。
這一戰鬥不但影響到亞洲未來局勢的發展,而且還直接讓英國內閣倒臺,自從克里米亞戰爭之後,英國人不曾遇到在一次戰鬥中被全殲兩千五百人。
但是革命高潮比他們想象中還要快,誰都沒想到幾乎在同一時間,日本國內又掀起了一次革命大潮,以害怕投入中國戰爭的部分中下層官兵為核心,在關西發生軍警為主的兵變,數千名軍警重新打出了幕府軍的旗號,宣佈打倒維新政府,光復王道。
事實上,這只是日本大內戰的序幕,這個時代的日本承受不起一場對外戰爭的失敗,當對華戰爭失敗以後,許多野心家就跳了出來。
日本退出戰爭成為註定的結局之前,奧地利和比利時已經提前撤出他們的部隊,剩下的英日聯軍倉促向香港撤退,結果大山岩以他的明智讓英軍作了他的墊腳石。
兩千名被拋棄的英印軍沒有打出一發子彈,直接向黑旗軍樹起了白旗,黑旗軍一路追擊,一直殺到了九龍附近,才在法國人的調解之下,和英國人展開漫長的談判。
當英日聯軍撤退,淮軍在河南失敗之後,誰都知道大清朝大勢已去,整個一八八六年的下半年就是黑旗軍的追擊與勝利,黑旗軍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席捲了長江兩岸,從武漢一路殺到了已經“中立化”的上海。
法國人把黑旗請進了上海,英國人則捏著鼻子同黑旗軍訂立了新約,但是一八八七年的初春,卻是黑旗軍面臨危機的時候。
他們在北方和西北遇到了一些相對有力的抵抗,特別是王德榜退入甘肅後結合楚軍勢力建立的“大楚國”政權,一直堅持到一八八九年初才最後被黑旗軍消滅。
轉兵北進的葉成林師在攻佔北京以後,直接面臨著沙俄軍隊的威脅,慈禧太后裹脅著光緒皇帝逃出關外,向沙俄借兵企圖割據。
在這種形勢,遷都北京的動議被擱置下來了,柳宇面臨艱難的選擇,他說出那句名言:“犧牲一萬名士兵的,也要把俄羅斯打回去!”
事實上,黑旗軍戰前甚至準備了四萬名補充兵和一萬五千具棺材,但是在東北的進軍意料之外的順利,幾乎可以說是傳檄而定。
恰恰相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