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4/4 頁)
晉爭做盟主。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都。夫差急忙迴歸,向越求和。不久,越滅吳,勾踐也北上會諸侯于徐州,一時成了霸主。
魏國吳起打敗大秦鐵騎之後,開始獨霸中原。魏的強大,引起韓、趙、秦的憂慮,它們之間摩擦不斷。
趙國攻衛,魏視衛為自己的屬國,於是出兵攻打趙都邯鄲。
趙向齊求援,齊派田忌救趙,用孫臏之計,襲擊魏都大梁。時魏軍雖已攻下邯鄲,不得不撤軍回救本國,在桂陵被齊軍打敗。
次年,魏、韓聯合,又打敗齊軍。魏攻韓,韓向齊求救,齊仍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設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埋伏圈,齊軍萬箭齊發,魏國大將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馬陵之戰,造成了齊、魏在東方的均勢。
秦國商鞅變法以後,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於是向東擴充套件勢力。先是打敗了三晉,割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
後又向西、南、北擴充疆土,其疆土之大與楚國接近。
在秦與三晉爭鬥之時,齊國在東方發展勢力。齊國利用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而引起的內亂,一度攻下燕國。
後因燕人強烈反對,齊軍才從燕國撤出。此時能與秦國抗爭的唯有齊國,鬥爭的焦點則集中在爭取楚國。
楚國的改革不徹底,國力不強,但它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楚結齊抗秦,使秦國的發展大受影響。
於是秦派張儀入楚,勸楚絕齊從秦,許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為代價。楚懷王貪圖便宜,遂與齊國破裂。當楚國派人去要地時,秦相張儀卻狡辯稱“只有六里”。
楚懷王興兵伐秦,大敗而回。楚國勢孤力弱,秦便東向進圖中原。先是與韓、魏爭鬥,後與齊國爭鬥。
又五十年,齊滅宋,使各國感到不安。秦國便約韓、趙、魏、燕國攻齊,大敗齊軍。
燕國以樂毅為將,趁勢攻下齊都臨淄,攻佔七十餘城。齊王逃至國外,為楚所殺。齊國的強國地位從此一去不復返。
由此,秦國開始了東向大發展。
東勝神州,歷史在重演一般,諸侯爭霸,殺氣沖天,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