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縣試要在青雲縣內舉行,而寧家村前往縣裡,得先經過張家鎮,青雲縣下面七個鎮,張家鎮最為出名,因為張家鎮的張員外可是位舉人,德高望重,張家又是縣裡的小門閥,就算是縣令來了,也要登門拜訪。
張家鎮下面的村子凡是要參加縣試的學生,都得先到張員外家裡參拜,如此,便是張員外的學生,再由張員外統一安排,送往青雲縣參加考試。
也因此,每次縣試,張家鎮都有人榜上有名,出的秀才在青雲縣數一數二,張家地位也藉此越發穩固。
這其實是一個互利的過程,張家提供食宿、路費,在這些學生身上投資,學生髮達了,就會記得張家的好,這年代,師如父,師生關係甚至比父子關係更好。
而寒門計程車子,也能夠安心讀書、考試,而且還可以搭上張家這條大船,何樂而不為?
甚至,還會有其它鎮裡的學生先到張家鎮拜見張員外,然後再去考試,其目的,也是為了借張家的勢。
寧無缺出來之時,分沒帶,一路吃住,都是野菜,偶爾寧伯武打到獵物,還能開開葷。住的也是荒山野嶺,可謂是一貧如洗啊。
現在有冤大頭願意包吃包住,哪還會介意什麼師生名義,張員外於他,只是個過客。人妖殊途,縣試之後,他也會離開,更不會和張員外有交集了。
山神廟離張家鎮不過三十多里地,在下午太陽落山之前,風塵僕僕的寧無缺、寧伯武、寧無雙三人終於出現在了張家鎮外百米處。
張家鎮雖然只是鎮,卻也有著兩丈高的城牆,也有民兵巡邏,就在寧無缺三人出現之時,恰好,那大開的城門緩緩閉合。
寧無缺和寧無雙來不及罵娘,立即撒丫子狂奔,再不趕快,今晚又得住荒山了。
“住手手下留門”;
第二十二章 張家鎮
張合是張家府上的一位小管家,年少時跟人學過幾招把式,好勇鬥狠,成家後被張員外看,讓他負責張家鎮的城門。
張家鎮原來是沒有城牆的,而且朝廷裡明令規定只有縣城才能築三丈城牆,只是那已經是前朝舊事了,如今天下大亂,雖然李唐朝廷安定下來,但李唐還未統一天下,如此戰亂之時,張員外仁義,為保張家鎮,出錢修了城牆。
因為城牆是有張家修的,官府也沒有派駐兵下來,於是張員外又讓家兵出來巡邏,換一個角度來看,張家鎮就好似一個讀力的王國,明面上屬於縣裡,但實際上是有張家做主。
城牆雖然只是二丈來高,卻給張家鎮的居民帶來了安全感,城門位置好,油水足,可是個好差事,這些年張合撈了不少,不過張合也沒忘了本分,盡忠職守,這個位置一直沒挪過。
今曰,張合帶著手下收了桌椅,就要將一丈多高九寸厚由鐵木釘成的城門關上,忽然,城外一陣大喊,張合沒聽清喊的是什麼,不過他守城門也有些年頭了,不用猜都知道一定是來晚了想進城的村民。
張家鎮酉時三刻關城門,這是張家鎮的居民都知道的,也都成了規矩,不過,張合還是讓手下停了下來,讓城門虛掩著一個容人出入的夾角。
張合探出頭,朝外面看去,三個人一路煙塵,很快就跑到了門外。
“你們是什麼人,不知道張家鎮的規矩麼?”張合打量了三人一眼,一看就是沒錢的,眼裡閃過失望之色,面上一板,陰沉喝道。
只見一個發白長衫,眉清目秀,身上有著書生氣的少年恭敬作揖,“這位大人,我們來自寧家村,我是寧無缺,這是我哥寧伯武,堂弟寧無雙,我們是準備到縣裡參加縣試的,先來參拜張員外。”
“縣試?你?”張合瞪了寧無缺一眼。
張合沒讀過書,但也知道可不是人人都能參加縣試的,李唐繼承隋朝輝煌化,科舉比寧無缺所知道那個時代更為完善,能參加縣試的,個個都是人龍,而能在十六歲參加縣試的,更是了不得的天才。
其實這也有張家鎮太過偏僻的因素,這就和一個小縣城裡出個京畿大學生一個道理。
“頭,他好像就是四年前名動縣裡的神童寧仲遠,四年前,咱鎮裡也就只有他透過了童生試。”一個機靈的手下湊到張合耳邊輕輕說著,時不時看向寧無缺,眼裡有著羨慕之色。
張合一怔,隨即就想到了寧仲遠是誰,童生試是每個讀書人十二歲時都可以參加的一次考試,也是由縣裡舉辦,每年一次,但幾乎沒有人能透過,張家鎮這四年來也就只有寧家村出了一位。
為此,可是引起不小的轟動,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