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從髮根點點滲下,沿著尖削的下巴將背心打溼了一片。整張臉脹得通紅,卻因此愈顯得面板白皙。
莫老見他明顯累得狠了,連忙將懷錶收進中山裝的口袋,又起身親自為他拉開椅子,又把茶點推到他面前:“真是麻煩你了,快歇一歇。”
一旁小方看見,頓時驚得合不攏嘴:莫老幾時這樣鞍前馬後地伺候過人?這可是連他最疼愛的小孫子都不曾有過的待遇啊!真不知他老人家為何對這個一身窮酸的少年這般青眼有加。
小方雖然也是華夏人,從小接受的卻是西式教育,而且在港島出生,所以他根本無法理解莫老暮年還鄉的悵然。對莫老而言,雁遊不僅僅只是一名偶遇的普通少年,還讓他想起當年學堂裡,那些同樣出身普通家庭的同窗。
所謂觸景生情,大抵如此。那份似是還非的惘然,令莫老的一舉一動都變得格外柔軟。
雁遊雖然聰慧,卻也無法體會到這份老年人特有的悵思,只道遇上了一位特別和氣的老者。
一口氣灌下半盞茶,稍稍緩過了一些,他拿出一個紙包放在桌上:“老人家,就是它了。”
近鄉情怯,一直在期待的莫老這會兒反而有些遲疑起來。枯瘦的手指摩挲片刻,才慢慢剝開裹在外面的牛皮紙。
一個金芒閃光的鎏金匣子,就此呈現在三人面前。
它是殘缺的,不但缺少上蓋,僅有底座,連周身原本的珠飾都剝落殆盡。許多地方還有深淺不一的黑痕,不復當年精緻,處處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小方只掃了一眼,便在心裡嘀咕:“這盒子真是比想像中的還破,也不知是不是莫老要找的。但就算是,他老人家也多半會失望吧……”
一念未已,他無意往莫老的臉上一瞟,登時再度目瞪口呆:外慈內剛,一生要強的莫老,居然哭了!雖然只是眼角沁出一滴淚珠,但他確實是落淚了!難道這盒子有什麼魔力不成?
滿心疑惑的小方不敢詢問莫老,只帶著一肚子疑問,視線不斷在殘匣與莫老身上打轉,試圖找出彼此之間的聯絡。
而曾經經歷戰亂,看慣了世間百態的雁遊,在看見莫老突然落淚後並不太吃驚,只是不無惆悵的想到,看來這殘匣背後也有一段往事。
再聯想起完整的首飾盒是因為戰火而變得殘缺,想到這無知無覺的小小物件身後也許承載了種種人生苦難,悲歡離合,雁遊原本因偶然尋到商機帶來的興奮不知不覺慢慢消失,餘下的唯有惆悵。
他不但愛古玩,更懂得欣賞古玩之美。古玩的美不僅僅在於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更在於它們所經歷的一切。大到青銅鐘鼎見證的天下興亡,小到一支珠簪旁觀的如花美眷。古玩承載的不僅僅只是匠藝,更是那份悠悠千年的底蘊。
不僅因為年代,更因其人文價值,方成就古玩之珍之貴。
山中隨便一塊石頭,也許就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卻從沒有人把它們當做珍寶。箇中原因,便在於此。
再度看見這隻朝思暮想的首飾盒,莫老實在按捺不住心中激盪。待到稍稍平靜一些,他才發現自己不但緊緊將殘匣握在心裡,甚至還流了眼淚,大為失態,不禁有些赧然。
平復了一下情緒,他剛想說幾句場面話,把剛才的失態敷衍過去,無意間卻對上了雁遊的眼神。
那眼神帶著洞徹世事的平靜,卻並不冷淡無情,而是隱隱帶了幾分悲憫關切。像是一位可以交心的摯友,在他面前你無需有任何掩飾,無需有任何藉口,可以徹底放鬆,傾訴一切。因為你知道,他不會嘲笑你,更不會輕視你,反而會鼓勵安慰你。
這樣的神情,實在不是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可以擁有的。但驚詫之餘,莫老卻不由慢慢放鬆了原本緊繃的心絃,之前那幾分羞愧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不覺,他開口說起這段從沒有對任何人提及的往事。
“小朋友,你看見過照片,該知道這是個收藏珍珠的盒子。它其實不值錢,是用鉛摻了錫打造的,外面鍍了一層金子。但它對我來說,卻有無與倫比的價值,這些年我心心念念都想找到它……”
“這是我的英文老師給我的。那會兒時興西學,但我小時候是在私塾唸的四書五經,十四歲時進了學院跟不上進度,尤其是英文,簡直頭痛極了。家父便為我請了一位先生來。他只大我五歲,還在師範唸書,我就叫他小先生。他懂得很多,對那時的我來說,簡直無所不知,擁有致使的吸引力。不知不覺,我做什麼都要提起他,他是我那時最崇拜的人。”
說到這裡,莫老沉默良久,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