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都泡在了圖書館裡。箇中辛苦,自不待言。
但對雁遊而言,課業不過是將他早已學到的東西重新再梳理一遍罷了。所以相較同窗的辛苦,他顯得很是輕鬆。既有閒暇,不免又開始琢磨,該如何在古玩界嶄露頭角一事。
這是個兼具了運氣與實力的圈子,想一夜成名,其實也非難事。比如他可以到潘家園大肆撿漏,以他的眼力,必定件件不落空,屆時不怕業內不知出了位少年高手。
可這麼做太急進,太貿然。而且世人皆有嫉妒心,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到那個時候,他收穫的刁難與非議,恐怕將遠比認同與讚賞來得多。
再者,這麼做得來的名氣,看似響亮,實則虛妄。旁人提起他,多半會強調運氣好,並非真正認可他的實力。
但雁遊想要的,除成名立足之外,更要緊的是業內的支援,前世經歷讓他再清楚不過業內泰斗話語的權威性,只要份量足夠,大師所說的話哪怕是學術意見不同、三五不時搞搞學術掐架的對家,都不敢等閒視之。學術對手尚且如此,更不要提支持者與普通人。
而且說到底,他揚名的目的並非為了利益,而是想在與鍾家對上時有輿論支援。所以,他必須展現出絕對的實力讓眾人信服,忘記他的年齡,只注重他的實力,從而站到他的這邊。
實力的展現,必須有一個合適的平臺,否則就是唱獨角戲。早在廣州時,雁遊就想到了某個契機。回四九城後經過幾天的考量規劃,他已是成竹在胸,接下來只看對方肯不肯配合了。
這天傍晚,在自習室寫完本週該交的功課,雁遊收拾書包,去了即將關張的潘家園,將陳博彝請到家中。
☆、第74章 承包故宮
在雁游去通州野外作業、到廣州參加會議的這段時間裡,陳博彝也為了個人收藏瓷器展覽一事,忙得腳不沾地。聯絡場地、佈置展廳等等,直到雁遊一行回京前夕,才大體搞定。
到底是上了年紀,忙活完這一堆事兒,陳博彝累得夠嗆,當下在家閉門謝客,準備好好躲兩天清靜,養精蓄銳。免得等展覽正式開始時精力不濟。
不過,別的客人他可以不見,雁遊卻是不能不理。畢竟這次展出的好幾件東西,都是雁遊幫忙修復的。
尤其是那隻精仿的藍釉描金燕耳尊,經陳博彝幾位圈內好友之口傳揚出去,早勾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心,就等著一睹究竟。如果不是出於種種顧慮,雁遊沒有公開用燕耳尊“釣魚”、誘得豹哥及其同夥落網一事,這件古物只怕早在四九城的古玩圈內引起鬨動了。
當下雁遊親自上門邀請,陳博彝自然無有不允。一老一少溜溜達達地來到雁家,同羅奶奶、慕容灰一起吃了晚飯。席上老爺子不斷詢問雁遊此次出行的經歷,聽一回嘆一回;雁遊也趁機打聽了一些展覽的事。
等端出飯後果盤時,見火候差不多,雁遊便將打算說了出來:“陳教授,如今您店裡積年的東西已經修復了大半,剩下的約摸一兩個月就能做完。這次展覽肯定有不少您的老朋友來捧場,我想沾沾光,藉機露個臉,多條掙錢的路子。您看方不方便?”
在潘家園,古陳齋的生意至多隻能算中等,人脈更算不得一流。但職業使然,陳博彝結交的基本都是知識分子,其中更有幾位出身書香世家的人物。這一類人在古玩界的影響,卻是不容小窺。而英老雖然出身不凡,但這幾年已經不怎麼買賣古玩了,雁遊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老人家,便趁陳博彝出個展的機會,提出這個要求。
雁遊知道,若能與這些圈內人結交,以後關鍵時刻,他們只要肯出面為自己說上一句半句,那份量可是其他人的幾十倍。
而且,他並非古陳齋的專屬僱員,而是計件領酬,所以不會對店裡的生意造成影響。想來陳博彝不會不答應。
果然,一聽這話,正在續杯的陳博彝馬上笑了起來:“我還當是什麼大事哪,值得你這麼鄭重其事。小雁,哪怕你今天不開口,我也會這麼做。你是不知道,我那幾位看過燕耳尊的老朋友都很想見見你,看看是哪路高手做出的寶貝。我若敢藏私,那可是犯了眾怒。屆時不等你罵我小氣,他們就要先拆了我這把老骨頭。”
話音剛落,慕容灰頓時眉飛色舞:“那先謝謝陳教授了!”
雖然雁遊沒有和他明說,但他早隱隱猜出了幾分雁遊的心思。畢竟天下各派門道相通,武林裡新人想出頭,多半也要靠老人的引薦。雁遊這麼做,順理成章,無可厚非。
倒是雁遊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兩輩子加起來,他都沒幹過這麼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