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來考了舉人,自己將他接到京中照料,助他考進士,再把女兒嫁給他,不失為一段佳話。
便是江哲可能稍微差一點,在科考上並不順利,江家畢竟也是大富之家,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日子總歸不會過得太差。
鄭廣平也是基於這種種,才會在好友離世之前應下這門親事,然而事與願違。
他好友的遺孀江李氏回鄉不久,竟然就被江家的叔伯搶走了家業。
當初鄭廣平的好友死前求著鄭廣平把女兒許給他的兒子,便是希望鄭廣平能幫襯著他的妻兒,讓他的妻兒免受欺凌,鄭廣平本身也並不介意這麼做,甚至特地找人陪著江李氏回去,偏偏江李氏一肚子迂腐念頭,一心覺得婦道人家不能違抗江家長輩,明明受了欺負,卻也不抬出鄭廣平來——雖說當時鄭廣平還只是個小官,但用來震懾江家那些沒有官身的人,卻也夠了。
等遠在京城的鄭廣平得知此事之時,事情早已塵埃落定,江家的田地房子,也早已落到了別人手上,江李氏只拿走了自己的嫁妝。
鄭廣平有些無奈,也有些擔心孤兒寡母的生活,但因著鄭家家境遠不如當初的江家,便也只能託人捎去了一百兩銀子,聊表心意,之後鄭廣平外放,更是一度和江家斷了聯絡。
六年前,鄭廣平回京,才重新聯絡上了江家,然後就發現,江家的境況,竟是非常不好。
江李氏的嫁妝還算豐厚,按理要將兒子撫養長大一點不難,但她為人迂腐,丈夫去世之後,覺得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了不惹人閒話,竟是整日裡連家門都不出,只讓下人去打理那些產業。
她的下人本就不是什麼忠僕,她又不會管人……那些下人起初只是偷奸耍滑,後來乾脆就欺上瞞下吞了她的產業跑了。
鄭廣平得知這些愈發無奈,只能託人送了兩百兩銀子過去,讓江李氏好好教養江哲。
江李氏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還是剩下一些田地的,二百兩銀子,更是足夠尋常人家舒舒服服過上十年,便是讀書花錢多些,一年四五十兩銀子也足夠。
而等四年過去,江哲已經十七八歲,想來定能考個秀才,然後進京來找自己……
鄭廣平是這麼想的,但他沒想到的是,那江哲竟然跟他父親全然不同,壓根不是讀書的料。
四年過去,別說秀才了,江哲連童生都沒考上。
兩年前,鄭廣平恰好有事回鄉,便去見了那江哲。
這是鄭廣平在江李氏帶著江哲還鄉之後,第一次見江哲,而他見過之後,便大失所望。
江哲資質愚鈍也就算了,江李氏總是將他拘在家中讀書,竟是將他養得不通俗物,完全不會待人處事。
鄭廣平自幼家貧,很欣賞那種家中條件不好,但依舊發奮讀書,取得功名的人,但江哲……
明明江家已經沒什麼錢,江李氏卻還是給江哲配了書童,給他吃好喝好,江哲一個十八歲的男人,竟是連衣服都不會自己穿。
這也就罷了,這人見了他,竟是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靦腆地過分。
鄭廣平不可避免地後悔了,後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江哲。
他為官多年,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既然後悔,他便和江李氏商量,要退了親事,當然,作為補償,他會給江家一些財物。
本身當年的親事,便只是口頭定下的,要退親簡單的很,然而鄭廣平想要退親,江李氏卻並不樂意。
丈夫去世後,江李氏就把兒子當成了希望,她一心想要兒子出人頭地,考上進士,好讓那些欺負了他們母子的人後悔。
她兒子讀書不成,她就逼著兒子日夜苦讀,讓他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做,但即便如此,她的兒子依舊讀不好書,後來,她就把希望全都放在了鄭廣平身上。
鄭廣平雖說不曾身居高位,卻也用已經爬到了正五品,在她看來,鄭廣平如果願意提攜她兒子,她兒子一定可以出人頭地。
結果,鄭廣平竟然要退親!
江李氏無論如何都不願意。
鄭廣平見她這樣,不想跟個婦人多做糾纏,便直接表示,說是這婚事一無信物二無人證,算不得數。
江李氏聞言,勃然大怒,指責鄭廣平忘恩負義,受了她丈夫的恩惠,卻對他們孤兒寡母不聞不問。
卻原來,鄭廣平年少時家貧,很多書買不起,便時常向江哲父親借書來看……鄭廣平確實是受了江父恩惠的,但那恩惠,不足以讓他賠上女兒一輩子的幸福。
而且江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