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2/4 頁)
於什麼挑撥離間的攻心計,就更不敢用了,免得義成王聯想到他們自己身上,覺得他們可疑。
在請命出擊上,將領們也儘量的不發表意見,義成王說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去做什麼,在經歷了幾個老將主動獻策,卻被義成王認為有私心,反而被派去承擔了最為危險的任務後,再沒有多少人願意多話了。
在地方治理上,官員們也是束手束腳,誰都不敢得罪,生怕有人在義成王的面前進讒言,說他們不忠心,在“誰都不能得罪”的前提下,官員們對待起底下的平民百姓,手段可一點也不比大燕的貪官汙吏溫柔。
原本在西北的底層百姓們的心裡,他們還覺得義成王是個大好人,成賊的小朝廷也是為民護民的好朝廷。
看看吧,義成王對付的都是為富不仁、魚肉百姓的貪官、鄉紳、奸商,護的都是平民百姓。
義成王來後,每件事做的都是大快人心,殺貪官,濟百姓,殺鄉紳,均田地,殺奸商,平民憤。
沒糧食了,義成王也是開官倉,抄沒貪官奸商的家產,拿出來賑濟百姓,百姓們不用辛辛苦苦勞作一整年,卻填不飽一家人的肚子,每個人都可以領到可以果腹的救濟糧,多好的日子啊。
但是如今義成王變了,小朝廷也黑了,他們也開始官官相護、隻手遮天了,無權無勢無靠山的平頭百姓們又開始受苦了。
盼來盼去,以為盼來了一個大救星,沒想到,這個大救星的心肝也是黑的。
西北的亂象經由於亮小分隊的特殊渠道,源源不斷的傳到了燕京,傳到了賀琅的手中。
賀琅笑了,如今成賊已經自亂陣腳、人心浮動了,只要再來一招狠的,打殘他們的主力部隊,慢慢圍困,不出半年,西北內部就會自相殘殺了。
可是向陽卻不忍心了,她覺得都是大燕人,不應該這樣趕盡殺絕,而且西北之地那麼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十惡不赦之徒,的確有很多人是被逼無奈才投奔成賊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城鎮淪陷,才成為西北之地的人,這些人都是情有可原,都應該留給他們一條活路。
向陽的這番話,其實朝中也有一些臣子提過,認為首惡可除,可是下面的百姓還是應該留有一線生機的。
但是賀琅卻嚴詞駁斥了這些言論,他們情有可原,他們應該有一線生機,既然如此,誰能解釋一下,成賊為何會有二十萬的大軍?
這些兵是從哪裡來的?
憑空出現的?
撒豆成兵的?
有這麼多的人甘為成賊效命,舉起刀槍砍向他們的同胞,這些人真的無辜?
他們的家人真的無辜?
據於亮小分隊的情報,西北之地,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有一人從軍,因為只有從軍,他們的家人才能從偽朝廷領到糧食,所以這些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他們的活命是建立在同胞的家破人亡上的。
在賀琅的這一番駁斥之下,朝中再也無人敢在明面上為西北之地的百姓說話。
向陽不知道,所以她提出來了。
賀琅一口老血梗在胸中,心塞。
在賀琅心中,西北之地真的無一人無辜,真的應該都去死,究其原因,其實有二。
一是,前世時賀琅與成賊打了二十多年,這麼長的時間,造反的第二代都已經成親生子了,成婚早的那一批,說不定兒子都能從軍了,西北之地已經完成了馴化過程,西北之地的第二代第三代真心的認為大燕是敵國,他們攻城略地、搶奪物資,根本不會考慮同胞同族之義,下起手來,真正的是心狠手辣、不留活口。
賀琅痛恨這些背義之人,重來一世,雖然如今還沒有走到前世那般地步,可是在賀琅心裡,仍然是痛恨厭惡的。
二是,賀琅的階級本性,他是統治階級,更是大燕帝國的最高的統治者,他的階級性會更加深重。
身為統治者,賀琅天然的會要求被統治者的服從,從他以下,所有的人都理所應當的服從於他,而對於不肯服從,至於造反的人,他只會趕盡殺絕。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是他從小到大接受的帝王教育,而前世的事實證明,這句話是對的。
所以賀琅的心裡是很不願意接受“寬容”的建議的,這是完全違揹他的意志的建議。
但是偏偏此刻在他面前說這番話的人,是向陽。
說實話,賀琅此刻真的有一點,雖然只是一點點,被背叛的感覺,因為這是理念之爭,用向陽的話,就是原則之爭,這樣的爭議涉及到兩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