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能喧譁高語。
陶芬是陶逢康的大女兒,今年八歲,作為姑姑,十二歲的陶逢蘭對她很是照顧,幫她夾喜歡的糕點,還眉眼含笑地囑咐她:“粥熱,慢些吃,別燙了嘴。”陶芬似乎也對這個庶出姑姑很喜歡,眉眼彎彎地笑應,“知道啦,小姑姑。”
相較於姑侄倆親親熱熱的場景,同屬三房的陶逢瑤和逢春,氣氛便格外冷淡,姐妹倆誰都不理誰,陶逢環是庶出中的庶出,性子本就內向自卑,更是隻悶頭用餐,一語不發。
陶逢蘭性子活潑,待人熱忱,照顧大侄女的同時,也不忘關心大病初癒的逢春,只見她用公筷夾了一塊棗泥山藥糕,動作流暢的放到逢春眼前的碟子裡,水靈靈的杏眼中滿是熱情的笑意:“五姐姐,你愛吃的棗泥山藥糕,快嚐嚐。”
逢春抬起眼睛,看了一眼柳眉杏眼的陶逢蘭,溫聲開口道:“好……”頓了一頓,逢春又問,“我忘了你愛吃什麼糕點了……”
陶逢蘭眨眨眼睛,一臉的俏皮可愛:“我也愛吃棗泥山藥糕。”
逢春微彎唇角:“好,我記下了。”
正欲下嘴吃山藥糕時,忽聽小陶芬嗓音嬌嫩道,“五姑姑,你笑起來真好看。”
逢春微愕,捏著湯匙的小陶芬又接著道:“我以前都沒見五姑姑笑過。”
“以前的事,我都不記得了。”怔了片刻,逢春只如此回應。
因都是自家人,沒有外客,四張早膳桌均擺在一個廳堂裡,不過為避叔嫂之嫌,還是設了屏風以做隔擋,陶芬和逢春的簡短對話,聲音雖不高,但在氛圍安靜的廳堂裡,只要耳朵不聾,都可以聽的清楚,老夫人不動聲色的瞥了高氏一眼,然後繼續若無其事地用餐。
用完早飯,老夫人留了三個當家老爺太太說話,其餘的小輩依次告退離開福安堂,定國公府子孫繁茂,府裡既開有男學也設有閨學,離了老夫人的院子後,該上學的去上學,該回院的回院,逢春自去年起,就已是待嫁姑娘,閨學早就不去了。
因逢春失憶,規矩禮數全忘了個光,未免逢春日後在長公主府失禮,在逢春身子轉好之後,老夫人便派了兩個教引嬤嬤,給逢春進行緊鑼密鼓的培訓。
秉著崗前培訓的心思,逢春也不偷懶耍滑,認真學習古代為人媳婦的知識。
日子悠悠,又過一日,便到了陶逢珍長子的週歲禮之日,逢春是待嫁女,不能再拋頭露面,目送高氏一行人離開後,又回到迎香院裡搞學習。
臨近中午之時,福安堂來人傳話,叫逢春過去一趟,逢春心中微訝,卻也不多問,點了紅玲和小鴿隨行,來人將逢春一路領進側間,只見老夫人坐在炕床上,閉著眼睛數手裡的念珠兒,逢春猶豫了一下,沒有出聲打擾,只站著等候。
不多會兒,老夫人跟前的孫媽媽走進來,後頭跟著一串捧食盒的丫鬟,丫鬟們腳步輕盈,幾乎聽不到聲響,又有兩個丫鬟抬了張如意紋的方桌放定,孫媽媽掃了捧食盒的丫鬟們一眼,丫鬟們腳步一抬,挨著個的站到逢春眼前。
一個丫鬟伸手去揭盒蓋,逢春微愣後,從食盒裡捧出一盤清炒菠菜,按照教引嬤嬤所授,逢春穩穩地將菜盤擱到方桌,不發出一點碰撞的聲音,且保持盤內的菜品油水半點不灑,清炒香芹,蝦仁豆腐,清燉魚,糖醋排骨,香菇栗子雞,木瓜鳳爪銀耳湯,一樣樣被逢春擺上桌案。
等逢春全神貫注按序擺好午飯,再一回過頭,只見老夫人已睜開了眼睛,逢春心念一轉間,已屈下膝蓋行禮,口頭問罷安之後,逢春穩聲道:“祖母,午飯擺好了。”
老夫人點點頭:“好。”嘴上應了好,身形卻不見動彈,逢春見一旁的孫媽媽也沒動靜,便主動上前去扶老夫人下炕入坐,老夫人不發話,逢春不僅不能隨意落座,還得給老夫人佈菜,服侍這位老祖宗用飯。
過了一陣子後,似乎是對逢春的表現滿意了,老夫人終於開口:“春丫頭,你也坐吧。”
按照教引嬤嬤的培訓,逢春十分任勞任怨地推辭了一下,在老夫人第二次命她坐下時,方滿臉溫馴的從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逢春可以寬心用飯了,她的眼睛還得隨時關注老夫人,只要老夫人有需求,她都得激靈敏捷的反應周到。
飯畢,考驗還在繼續,端茶遞水,絞帕擦手,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未來的婚後日常,想是原主的身體遺留了習慣,逢春對於這些複雜苛刻的禮數,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
天氣回暖,午後的陽光融融的暖和,老夫人坐在靠窗的大圈椅內,逢春身體筆直的坐在旁邊,屋子裡安靜了好一會兒,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