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周匡正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如今不單這個圓姑娘手巧,其同胎哥哥也是一個俊秀人物,文武雙全的。聽得這回也隨行同來了。三日後宮裡設宴,皇后娘娘倒不妨好生觀看他們兄妹兩個。”
卻說賀詞收到唐至禮的信時,見裡面並沒有提他上次易裝之事,料著唐至禮已是揭過此事了,便把信遞與賀圓,笑道:“他倒大度,卻不再提上次的事,言辭又客氣,這下放心了!”賀圓也籲一口氣道:“這事兒總算是揭過了!”
兩國通婚論
周匡正從宮裡出來時,沉吟一會兒卻令人下了帖子請沈願之到府一敘。
論年紀,周匡正比沈願之大著十幾歲,但自打南昌國和北成國締結盟約,兩國互有來使,周匡正到南昌國時,卻有兩次是沈願之接待的,兩個都樂見兩國邦交牢固,因相談甚歡,倒以平輩論交。周匡正這帖子一遞,沒多久沈願之就過府了。一時倒不談政事,先下了一盤棋。周匡正拈了棋子遲遲不放下去,卻抬頭笑道:“依沈大人看,北成國與南昌國兩國的邦交還能持續多少年?”
“自兩國締結盟約,邊界雖微有爭鬥,每以盟約中條例為依解決問題,止戈多年,又互有通商,竟是一派繁華景象,有識之士自認為該加固盟約,而不是輕忽。值當今,兩國主上在位,自是安穩。只是兩國太子終有一天要繼位,那時卻不知道這盟約能否持續了。”沈願之也抬頭看向周匡正,正色道:“國舅大人既如此相問,想必另有妙策。”
周匡正不著跡的嘆了一口氣,太子好大喜功,若是將來登位,只怕要想法子壓南昌國一頭,到時只怕兩國邦交有變。若能於此時先牢固兩國邦交,到時縱使稍有紛爭,也不致於譭棄盟約。
“若要兩國交好,現下更有一法,自是兩國通婚。”周匡正拍下手中的棋子,不動聲色道:“太子與二皇子已立妃,現下三皇子年十三歲,已待擬親,若能求得南昌國姑娘為妃,這兩國邦交自是穩妥。聽得南昌國公主一個已招了駙馬,一個甚得皇上皇后寵愛,自是不願遠嫁的。現下倒打聽得長公主之義女現是賀監正之曾孫女賀圓,心靈手巧,這次也是十位繡女中的一位,已來至北成國。因三皇子先前與這位賀圓姑娘有幾面之緣,念念不忘的。若能求得賀圓姑娘為三皇子妃子,以賀監正三朝元老的身份及他每每消災解難的本事,為著曾孫女,這兩國自是不易起變故。”
沈願之拈起棋子,落在一處地方,將了周匡正一軍,漫不經心道:“我國二皇子現立了沈氏女為妃,那位沈氏女正是在下的堂妹。反是太子卻未立正妃,聽得北成國萃公主活潑伶俐,何不配與我們太子為妃。如此,豈不比三皇子求娶賀氏女更佳?”
周匡正張了張嘴道:“皇上與皇后甚為寵愛萃公主,恐不會讓其遠嫁。卻不如三皇子求娶賀氏女易為。”
沈願之帶笑道:“只憑三皇子兩次拼圖敗在賀氏女手下,就應該知道賀家諸人,並不像國舅大人所以為的那樣易為。皇帝家的女兒不願遠嫁,賀家一向寶貴自己的姑娘,自也不願遠嫁。若一個聖旨硬壓了下去,賀家心不甘情不願的,總不是美事。”沈願之不願說出口的,卻是因著沈夫人與將軍夫人有些舊怨,這回明明聽得將軍夫人已是準備上賀府去求親,若是因自己與周匡正一席話,致使賀圓遠嫁北成國,則將軍府與沈府之怨,誓必加深,無可迴旋。
周匡正聽得沈願之這般說,卻笑道:“若是三皇子與賀圓姑娘情投意合,則賀府雖不願賀圓姑娘遠嫁,也不會棒打鴛鴦罷?所以說,此事關鍵在於三皇子與賀圓姑娘自己身上。”
“國舅大人此等設想雖妙,奈何賀圓姑娘不過十一歲,只怕尚不懂情為何物,又何來情投意合之說?”沈願之不想再討論此事,遂站起來告辭。雖則沈夫人與將軍夫人不和,他與蔣華安卻有些私交,一出了國舅府,就往驛館找蔣華安去了。
“早前聽得將軍夫人慾上賀府求親,雖親事未定,又怎能看著蔣少將未來的未婚妻成了北成國三皇子妃?”沈願之一見到蔣華安,把自己與周匡正的對話簡單說了一遍,未了道:“雖我嬸子與將軍夫人一向有些不對路,但兩府裡的大人在朝中也說得上話,我自不欲見到蔣少將同我一般於婚事上受阻滯。圓姑娘年紀雖小,聽得聰明伶俐,與蔣少將正是一對壁人。若是因這趟北行,生生拆散了,固非我之願。”
蔣華安聽得北成國有意通婚,且物件是賀圓時,先是暗吃一驚,再如何,自己老孃已是準備上賀府提親,況且華蓋與賀圓自小玩到大,也算的是青梅竹馬,怎能任由賀圓遠嫁北成國?正暗自皺眉,聽得沈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