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沒有多少青春可以揮霍,40歲之前我想努力去做好一件事。”
盧秀貞挪過來抱住他,覺得有點委屈,突然眼淚就流了下來“你要去哪裡想好了麼?”
“陳炳先現在在西德,我想透過他介紹學校給我發邀請函。”
“要幾年啊!是不是還得先上語言學校啊!你又不懂德語的,對了,你是不是還得考託福啊!護照也沒有,看來你要走也是明年了。”
心裡雖然不情願,腦子裡卻已經在為出行打算,張磊感動之餘一把摟過她,堵住了喋喋不休的嘴,盧秀貞只覺得自己隨著奔湧的潮水逆流而上,她用全身的力量掙扎想要達到源頭,最後卻只能融入海洋,放空了所有念頭,罷了,消亡還是沉淪,都一塊吧!
作者有話要說:下午準時!
評論走起~
第67章 離鄉背井
既然想好了要出去,要準備的事情就太多了,頭一關就是要去辦理護照。80年代,出國是受到嚴格控制的,78年前後,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出國辦公事,沒有‘因私出國’這個詞,82年的時候,堅冰開始融化,教育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開放了出國留學,但在實際操作中,家庭成分、政治背景、海外背景都是審查的重點內容,審批還是非常嚴格的。
直到今年,也就是84年4月,公安部下發了經國務院批准的《關於放寬因私出國審批條件的請示》,才明確了‘因私出國’是公民的正當權益,並要求“公安機關應當認真受理出境申請,不允許久拖不決,不允許對催促詢問不理不睬”,各地存在的‘該受理不受理、該審批不審批、卡住不放、批得慢、拖得長’的現象才有所緩解和變化。
饒是如此,兩口子各自詢問認識的同學、朋友辦護照的經歷後也不敢大意,盧秀貞的同學趙子雄82年就公派出國過,據他講,自己公派留學的背景夠硬當了吧!但是當時為了填齊、填對資料,敲全章,他都恨不得給所有人點頭哈腰,趙子雄甚至搖搖頭說了一句“那個時候哪怕一個公安局掃地的,我都恨不得巴上去套一套關係,看能不能找一條門路。”
聽說有這樣的情況,兩人當天晚上就去找周敬平幫忙,周敬平也很夠意思,特地去問了同事把一些能說的跟他們都說了,領護照第一步就是領護照申領表,這個表一天是限量發幾十張的,據說凌晨就得去排隊。
萬里長征第二步就是最難的了,領到表以後就該準備材料,這個周敬平說他會去幫忙問好需要哪些怎麼填寫,到時候記錄下來給張磊,不要小看這一點方便啊!
當時下發的檔案都沒有一個,出國審批需要什麼材料老百姓都不曉得要去哪裡問,只能跑視窗諮詢,領表、交表、諮詢都是一個地方,每個人的材料都有幾十張紙,稽核的時間自然就非常長,如果此時有人來諮詢,工作人員一次次被打斷脾氣自然不會好,她資料扔出來給你說一聲,XXX不齊,回去補齊了,下次還有不齊的,你就得一趟趟跑,所以有專業人士提前給過目好,等全了、齊了再上交那真是省大發事了。
張磊選好了一天,凌晨二點多就去戶籍區域的公安局排隊領申領表了,天氣正是春夏交接的時候,早上還是蠻冷的,他到時已經排在第五個了,跟前面的人聊了幾句,那幾位都不是第一次來排隊了,怪不得那麼早,裹著外套一直到了六點鐘,隊伍已經有百多人,門房小屋裡出來一個老頭子像銀行發號一樣,給了他們一人一個小木牌子,沒拿到的人對不起,明天再來,拿到的一會人家上班了憑牌子換表。
拿到護照申領表他心情並不輕鬆,接下來他要面對的是單位審批證明、境外邀請資料、經濟擔保證明、辦理公證、提交翻譯材料諸多繁瑣的手續和程式。
單位政審、居委會政審、街道政審、派出所政審、公安局政審……看著這些材料,盧秀貞覺得他沒有兩個月是蓋不下來章的,好在派出所和公安局這兩大攔路虎可以找周敬平幫忙跑動一下,還有一張表,上面註明了三代以內,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舅舅阿姨地址、電話都要填。
孩子早就放在了張媽媽那裡,兩邊家裡曉得張磊要留學,雖然精神上支援但也的確不曉得該怎麼幫忙,只能說盡量做好後勤輔助工作,連張晶放暑假都曉得要去水果攤幫大嫂做生意。盧秀貞就建議把張爸爸的材料挑出來讓張森去單位負責蓋章,家裡的親友關係讓張媽媽負責去居委會蓋章,一來縣官不如現管,他們能聯絡到最熟的人,二來也能節約很多時間。
同樣的,盧秀貞這邊包括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